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高中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9-30页
 1 自尊研究概述第9-19页
   ·传统自尊的界定第9-10页
   ·传统自尊的测量第10-11页
   ·内隐自尊的界定第11页
   ·内隐自尊的测量第11-17页
   ·内隐自尊的调节作用第17页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第17-18页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分离与其它变量的关系第18-19页
 2 攻击性研究概述第19-27页
   ·传统攻击性的界定及分类第20-22页
   ·传统攻击性的研究方法第22-24页
   ·内隐攻击性的界定第24-25页
   ·内隐攻击性的研究方法第25-26页
   ·内隐攻击性与外显攻击性的关系第26-27页
 3 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第27-28页
 4 问题提出第28-30页
第二部分 总体研究设计第30-33页
 1 研究目的第30页
 2 研究意义第30-31页
 3 变量的界定第31页
 4 研究假设第31-32页
 5 总体研究框架第32-33页
第三部分 研究过程与结果第33-51页
 研究一 外显攻击性问卷的修订第33-40页
  1 研究目的第33页
  2 问卷修订第33-36页
   ·修订依据第33-34页
   ·修订准备第34页
   ·初测被试第34页
   ·项目分析结果第34-35页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第35-36页
  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第36-39页
   ·问卷的信度检验第36-37页
   ·问卷的效度分析第37-39页
  4 小结第39-40页
 研究二 高中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第40-51页
  1 研究目的第40页
  2 研究假设第40页
  3 研究方法第40-45页
   ·被试第40-41页
   ·研究工具第41-44页
   ·研究程序第44页
   ·统计处理第44-4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高中生自尊与攻击性特点第45-47页
   ·高中生自尊与攻击性的相关分析第47-48页
   ·内隐自尊在外显自尊与外显攻击性之间的调节作用第48-49页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分离与攻击性的关系第49-51页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第51-59页
 1 高中生自尊的性别差异第51-52页
 2 高中生攻击性的性别差异第52页
 3 高中生自尊与攻击性的年级差异第52-53页
 4 高中生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第53-57页
   ·自尊与攻击性的相关第53-55页
   ·内隐自尊的调节作用第55-56页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的分离与攻击性的关系第56-57页
 5 内隐攻击性测量方法的反思第57-59页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1 研究结论第59页
 2 创新之处第59页
 3 不足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附录第66-68页
后记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师语速、学生工作记忆对课堂学习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认知风格初中生外显与内隐学习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