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神兽形象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页 |
二、课题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7-1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研究流程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山海经》神兽形象的特征解析 | 第20-31页 |
一、《山海经》 | 第20-21页 |
(一)《山海经》的内容构成 | 第20页 |
(二)《山海经》的成书年代 | 第20-21页 |
二、《山海经》中的神兽 | 第21-23页 |
(一)起源 | 第21-22页 |
(二)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 第22-23页 |
三、《山海经》神兽形象的艺术特征 | 第23-27页 |
(一)文化特征 | 第23-24页 |
(二)造型特征 | 第24-26页 |
(三)色彩特征 | 第26-27页 |
四、《山海经》图本中神兽形象的对比分析 | 第27-30页 |
(一)明清时期 | 第27-28页 |
(二)日本奈良时期 | 第28-29页 |
(三)近现代时期 | 第29-30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山海经》神兽形象在儿童绘本中的设计分析 | 第31-44页 |
一、儿童绘本 | 第31-33页 |
(一)儿童绘本的概念 | 第31页 |
(二)儿童绘本的特点 | 第31-33页 |
二、儿童审美表现及心理认知分析 | 第33-35页 |
(一)儿童审美表现 | 第33-34页 |
(二)儿童心理认知 | 第34-35页 |
三、《山海经》神兽形象在儿童绘本中的设计原则 | 第35-40页 |
(一)教育传承性 | 第36-37页 |
(二)趣味萌化性 | 第37-38页 |
(三)色彩互动性 | 第38-40页 |
四、《山海经》神兽形象在儿童绘本中的设计表现 | 第40-43页 |
(一)故事的融合重构 | 第40-41页 |
(二)形象的简洁拟人 | 第41-43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山海经》神兽形象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实践 | 第44-62页 |
一、《山海经》神兽形象的分类与提取 | 第44-47页 |
(一)《山海经》神兽形象的分类 | 第44页 |
(二)《山海经》神兽形象的提取 | 第44-47页 |
二、以《其实我是》为主题的儿童绘本设计实践 | 第47-56页 |
(一)创作思想 | 第47-48页 |
(二)故事与角色创作 | 第48-52页 |
(三)文字与版面设计 | 第52-55页 |
(四)色彩设计 | 第55-56页 |
三、创作流程 | 第56-60页 |
(一)归纳整理素材 | 第56页 |
(二)构思策划 | 第56-57页 |
(三)绘制线稿 | 第57页 |
(四)线稿上色 | 第57-58页 |
(五)排版制作完成 | 第58-60页 |
四、实践成果展示 | 第60-61页 |
(一)绘本展示 | 第60-61页 |
(二)衍生品展示 | 第61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附录B 7-11岁儿童阅读绘本的调查问卷 | 第69-70页 |
附录C 家长在选择绘本方面的调查问卷 | 第70-71页 |
艺术硕士毕业设计 | 第71-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