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18页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目前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非营利组织及其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概念 | 第18-21页 |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 第18-20页 |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概念 | 第20-21页 |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兴起的社会背景 | 第21-23页 |
·非营利组织面临的资源危机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营利动机 | 第21-22页 |
·非营利领域竞争的加剧对非营利组织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 | 第22-23页 |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为非营利组织进行市场化运作创造了空间 | 第23页 |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志愿失灵”理论 | 第23-25页 |
·公益产权理论 | 第25-28页 |
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模式与现实问题 | 第28-37页 |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模式 | 第28-31页 |
·内部管理的企业化 | 第28页 |
·实行收费制 | 第28-29页 |
·政府购买 | 第29-30页 |
·与商业企业进行互惠合作和竞争 | 第30页 |
·进行商业投资 | 第30-31页 |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现实问题 | 第31-37页 |
·目标替代的风险 | 第31-32页 |
·形象风险 | 第32-33页 |
·非营利组织不具备企业那样运用市场机制的能力 | 第33-34页 |
·对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监督存在困难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我国非营利组织市场运作的必要性与困境 | 第37-47页 |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 第37页 |
·我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 | 第37-40页 |
·有利于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筹资能力 | 第38页 |
·有利于提高非营利组织的服务能力 | 第38-39页 |
·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换 | 第39-40页 |
·我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困境 | 第40-41页 |
·我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陷入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41-47页 |
·非营利组织边界模糊 | 第41-42页 |
·非营利组织内部缺乏完善的约束机制 | 第42-44页 |
·政府在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中责任缺失 | 第44-45页 |
·社会监督不足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我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治理对策 | 第47-57页 |
·政府:扶持和监管的双向强化 | 第47-52页 |
·加强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扶持力度 | 第48-50页 |
·强化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监管责任 | 第50-52页 |
·社会:完善和强化多元监督体系 | 第52-53页 |
·提高公众监督意识 | 第52页 |
·建立对非营利组织的独立监督机制 | 第52页 |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 | 第52-53页 |
·加强社会组织的监督 | 第53页 |
·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的优化 | 第53-57页 |
·明晰产权主体,优化非营利组织的产权结构 | 第53-54页 |
·完善理事会制度,优化非营利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 | 第54页 |
·规范财务管理,优化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制度 | 第54-55页 |
·加强人才建设,完善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体系 | 第55-56页 |
·强化自律机制,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自律性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