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教育论文--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论文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导论第8-13页
   ·研究依据第8-10页
     ·背景及视角第8-9页
     ·问题的提出第9页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研究思路第10-11页
     ·研究的假设第10页
     ·研究的内容第10-11页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第11页
   ·研究方法第11-13页
     ·研究的对象第11页
     ·研究的方法第11-13页
2 相关研究及其启示第13-23页
   ·学习型社会理念中的学校教育第13-17页
     ·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第13-15页
     ·学习型社会理念中的学校教育第15-17页
   ·国内外高校体育课程的研究状况第17-23页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研究现状第17-21页
     ·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第21-23页
3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功能与指导理念第23-34页
   ·高校体育课程性质的新释义第23-26页
     ·对课程概念的理解第23-24页
     ·高校体育课程的操作定义第24-25页
     ·解读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第25-26页
   ·高校体育课程功能的新思考第26-30页
     ·传播与发展体育文化的功能第27-28页
     ·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生活化的功能第28-29页
     ·强化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功能第29-30页
   ·高校体育课程的指导理念第30-34页
     ·树立文化观第30-31页
     ·建立生活观第31-32页
     ·坚持健康观第32-34页
4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高校体育课程设计的方法论探究第34-44页
   ·价值取向的确立第34-37页
     ·对课程设计的理解第34-35页
     ·价值取向的回顾与前瞻第35-36页
     ·体育文化与生活取向的考证第36-37页
   ·设计路线的论证第37-41页
     ·两种典型设计模式的启示第37-39页
     ·提升体育学习力:设计的逻辑起点第39-40页
     ·传承文化与体验生活:设计的逻辑展开第40-41页
   ·设计原则的制定第41-44页
     ·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相统一第41页
     ·体育学习活动的多形式共同作用第41-42页
     ·现实体育生活与可能体育生活相联系第42-44页
5 体现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的课程目标第44-55页
   ·目标设计的来源第44-48页
     ·课程目标理论的启示第44-45页
     ·现状调查的总结第45-48页
   ·目标确立第48-55页
     ·目标表述方式的论证第48-50页
     ·总目标第50-51页
     ·基础性目标第51-52页
     ·展宽性目标第52-53页
     ·提高性目标第53-55页
6 蕴涵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内容第55-67页
   ·内容设计的来源第55-60页
     ·课程内容理论的启示第55-56页
     ·现状调查的梳理第56-60页
   ·内容设置第60-67页
     ·探究互补效应的优势功能群第60-63页
     ·实现基础性目标的课程内容第63-64页
     ·实现展宽性目标的课程内容第64-65页
     ·实现提高性目标的课程内容第65-67页
7 突出社会化与生活化的课程结构第67-80页
   ·结构设计的来源第67-73页
     ·课程结构理论的启示第67-68页
     ·现状调查的解析第68-73页
   ·结构设计第73-80页
     ·探究社会化与生活化的体育课程结构第73-75页
     ·基础型体育课程结构第75-76页
     ·展宽型体育课程结构第76-78页
     ·提高型体育课程结构第78-80页
8 关注经验与体验的学习活动方式第80-95页
   ·学习活动方式设计的来源第80-86页
     ·解读课程中的学习活动方式第80-82页
     ·现状调查的反思第82-86页
   ·学习活动方式指南第86-95页
     ·探究关注经验与体验的学习活动方式第86-87页
     ·体育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第87-89页
     ·体育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第89-92页
     ·体育隐性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第92-95页
9 结论第95-9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96-102页
附件第102-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女运动员能量负平衡与内分泌紊乱关系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新编健身气功的理论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