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32页 |
1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可能机制 | 第10-13页 |
·身体成分假说 | 第10-11页 |
·应激假说 | 第11-12页 |
·可用能量假说 | 第12-13页 |
2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形式 | 第13-21页 |
·运动性闭经 | 第13-14页 |
·无排卵、月经过少和黄体功能不全 | 第14-21页 |
·初潮延迟 | 第21页 |
3 女运动员三联征 | 第21-25页 |
·闭经 | 第22-23页 |
·骨质疏松 | 第23-24页 |
·饮食紊乱 | 第24-25页 |
·女运动员三联征的诊断及管理 | 第25页 |
4 动物实验中可用能量不足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 第25-29页 |
·首要代谢信号 | 第26-27页 |
·代谢能源探测器 | 第27-28页 |
·信号传至前脑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页 |
5 展望 | 第29-32页 |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评价 | 第29-30页 |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管理 | 第30-32页 |
正文 | 第32-75页 |
1 前言 | 第32-34页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34-42页 |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研究对象分组 | 第34页 |
·饮食记录和活动监控 | 第34页 |
·基本情况测试 | 第34-35页 |
·研究技术流程 | 第35页 |
·月经周期记录及尿样收集 | 第35页 |
·月经周期参数的确定 | 第35页 |
·尿中内分泌激素的检测 | 第35-36页 |
·血样内分泌激素分析 | 第36-40页 |
·身体成分测试 | 第40-41页 |
·能量平衡与可用能量 | 第41页 |
·统计方法 | 第41-4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2-59页 |
·对照组与运动组一般情况、生殖参数、月经周期状况的比较 | 第42-43页 |
·对照组和运动组不同形式月经失调比较 | 第43-45页 |
·不同月经周期组的激素内分泌及相关底物比较 | 第45-53页 |
·不同月经周期组的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比较 | 第53-57页 |
·内分泌指标与能量平衡参数的线性相关分析 | 第57-59页 |
4 讨论与分析 | 第59-73页 |
·异常月经周期的发生频率 | 第59-62页 |
·女运动员激素内分泌和相关底物的变化分析 | 第62-68页 |
·饮食摄入、能量消耗、可用能量和能量平衡与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关系 | 第68-70页 |
·运动性月经失调发生机制探讨 | 第70-73页 |
5 结论 | 第73-74页 |
6 创新之处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101页 |
缩略词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