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能量有效的异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协作问题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9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6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6-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论文结构章节第16-18页
   ·参考文献第18-19页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第19-43页
   ·传感器节点结构第19-20页
   ·传感器网络协议体系第20-28页
     ·物理层第20-21页
     ·数据链路层第21-23页
     ·网络层第23-27页
     ·传输层第27-28页
     ·应用层第28页
   ·传感器网络研究热点第28-31页
     ·定位研究第28-29页
     ·网络同步第29页
     ·数据融合第29页
     ·拓扑控制第29-31页
     ·网络安全第31页
   ·传感器网络国内外研究进展第31-33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31-33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33页
   ·传感器网络应用现状第33-34页
     ·军事应用第33-34页
     ·环境监测应用第34页
     ·医疗应用第34页
     ·其他方面的应用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43页
第三章 协作通信与传感器网络第43-53页
   ·协作通信历程介绍第43页
   ·衰落信道分集技术第43-46页
     ·分集中独立性规则第44-45页
     ·分集中的合并技术第45-46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协作概述第46-47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协作通信协议设计要点第47-48页
   ·基于MIMO的协作无线传感器网络第48-49页
   ·协作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关键问题与不足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第四章 传感器网络簇间节点协作通信方法第53-90页
   ·引言第53-54页
   ·WSN簇间协作通信系统模型第54-58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道模型第54-55页
     ·簇间通信模型假设第55-56页
     ·簇间通信能量消耗模型第56-58页
   ·模型分析第58-67页
     ·频率平坦信道条件下簇间通信信号模型第58-59页
     ·频率选择信道条件下簇间通信信号模型第59-60页
     ·簇间通信信道容量分析第60-63页
     ·节点协作发分集编码方案设计第63-67页
   ·节点选择分集算法第67-73页
     ·簇间通信单位比特能量消耗模型第67-71页
     ·基于节点选择分集算法设计第71-73页
   ·性能仿真及分析第73-86页
     ·单节点通信下及Alamouti方案节点选择分集误码率性能仿真第74-77页
     ·可选节点数量对误码率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第77-78页
     ·不同信道条件下的单位比特发射能耗与误码率仿真分析第78-79页
     ·不同簇间路径损耗参数仿真分析第79-81页
     ·不同协作节点数,不同信道选择方案对单位比特总能耗影响仿真分析第81-83页
     ·MIMO与SISO在不同距离时的能量总消耗仿真分析第83-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第五章 异质传感器网络协作分集方法第90-112页
   ·传感器网络的异质与同构第90-91页
   ·相关工作第91-92页
   ·异质传感器网络模型第92-93页
   ·基于虚拟簇头的节点协作通信方案第93-99页
     ·簇形成阶段第94-96页
     ·虚拟簇头(VCH)形成阶段第96-97页
     ·数据传输阶段第97-99页
   ·各类型节点能量消耗模型与分析第99-102页
     ·non_CH节点能量消耗模型及分析第99-100页
     ·CH节点能量消耗模型及分析第100-101页
     ·VCH节点能量消耗模型及分析第101-102页
   ·仿真分析第102-108页
     ·不同节点密度情况下性能仿真与分析第103-106页
     ·sink节点不同位置时的性能仿真分析第106-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第六章 基于休眠机制的异质无线传感器网络第112-128页
   ·引言第112-113页
   ·相关工作第113-115页
   ·模型假设第115-116页
   ·SEP方案原理第116-117页
   ·SEA方案设计与原理第117-123页
     ·簇规划阶段第117-119页
     ·休眠调度阶段第119-121页
     ·数据传输阶段第121-123页
   ·仿真与分析第123-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28页
第七章 基于目标追踪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模型第128-140页
   ·引言第128-130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问题第128-129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问题分类第129-130页
   ·结合确定性区域的WSN目标定位覆盖模型第130-133页
     ·超声测距原理第130页
     ·运动物体三维坐标定位原理第130-133页
   ·定位网络基本单元的模型分析第133-135页
   ·传感器节点覆盖策略第135-136页
   ·性能分析与改进第136-137页
   ·本章小结第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0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40-144页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第140-141页
   ·工作展望第141-1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源光网络和混沌扩频码分多址光接入研究
下一篇:偏振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及微结构光纤器件的相关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