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8页 |
| 符号说明 | 第18-2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3页 |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20-23页 |
| ·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20页 |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20-21页 |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 | 第21-23页 |
| ·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 | 第23-27页 |
| ·常用的氧化还原蛋白质 | 第23-26页 |
|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 第24页 |
| ·肌红蛋白(Myoglobin,Mb) | 第24-25页 |
|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es,HRP) | 第25页 |
| ·葡萄糖氧化物酶(Glucose oxidase,GOD) | 第25-26页 |
| ·氧化还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 | 第26-27页 |
| ·层状纳米片及其在固定化酶和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 第27-31页 |
| ·层状纳米片简介 | 第27-29页 |
| ·水滑石纳米片简介 | 第27-28页 |
| ·石墨纳米片简介 | 第28-29页 |
| ·TiO_2纳米片简介 | 第29页 |
| ·纳米片在固定化酶及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 ·论文选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31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 ·表征方法 | 第34-37页 |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4页 |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4-35页 |
|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 | 第35页 |
|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 | 第35页 |
|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 | 第35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 第35-36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基于Zn-Al-LDHNS的电化学传感器—Zn-Al-LDHNS固定肌红蛋白制备第三代H_2O_2生物传感器 | 第37-49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Zn-Al-LDHNS溶胶的制备 | 第37-38页 |
| ·Zn-Al-NO_3 LDHs的合成 | 第37-38页 |
| ·Zn-Al-NO_3 LDHs的剥离 | 第38页 |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 ·Zn-Al-LDHNS及Mb/Zn-Al-LDHNS膜的形貌表征 | 第38-39页 |
| ·Zn-Al-LDHNS及Mb/Zn-Al-LDHNS的结构表征 | 第39-40页 |
| ·Mb与Mb/Zn-Al-LDHNS的相互作用表征 | 第40-41页 |
| ·Mb/Zn-Al-LDHNS/GCE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41-45页 |
| ·循环伏安法研究Mb对H_2O_2的催化行为 | 第45-47页 |
| ·pH值对催化H_2O_2行为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基于Ni-Al-LDHNS的电化学传感器—Ni-Al-LDHNS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制备第三代H_2O_2生物传感器 | 第49-61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Ni-Al-LDHNS溶胶的制备 | 第49-50页 |
| ·Ni-Al-NO_3 LDHs的合成 | 第49页 |
| ·Ni-Al-NO_3 LDHs的剥离 | 第49-50页 |
|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9页 |
| ·Ni-Al-NO_3 LDHs及Ni-Al-LDHNS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50-52页 |
| ·HRP-Ni-Al-LDHNS和HRP/Ni-Al-LDHNS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52-53页 |
| ·HRP与Ni-AlLDHNS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53-54页 |
| ·HRP-Ni-Al-LDHNS/GCE的直接电化学 | 第54-57页 |
| ·HRP-Ni-Al-LDHNS/GCE对H_2O_2和TCA的催化行为 | 第57-59页 |
| ·实际样品的测试 | 第59页 |
| ·HRP-Ni-Al LDHNS/GCE的稳定性和重复操作性能的研究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基于GNS的电化学传感器—GNS固定血红蛋白制备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 第61-73页 |
| ·引言 | 第61-62页 |
| ·酶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72页 |
| ·GNS和Hb-GNS-Nafion复合薄膜的形貌表征 | 第62-63页 |
| ·Hb-GNS-Nafion复合薄膜的光谱表征 | 第63-64页 |
| ·Hb-GNS-Nafion复合薄膜修饰电极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64-66页 |
| ·pH值对Hb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66-67页 |
| ·Hb-GNS-Nafion/GCE对H_2O_2催化行为的研究 | 第67-70页 |
| ·Hb-GNS-Nafion/GCE对NaNO_2催化行为的研究 | 第70-71页 |
| ·抗干扰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研究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基于GNS的电化学传感器—GNS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备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 第73-82页 |
| ·引言 | 第73页 |
| ·酶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73-7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1页 |
| ·GOD-GNS-Nafion复合薄膜的形貌表征 | 第74页 |
| ·GOD-GNS-Nafion复合薄膜修饰电极的优化 | 第74-75页 |
| ·GOD-GNS-Nafion复合薄膜修饰电极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75-77页 |
| ·pH值对GOD直接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77-78页 |
| ·GOD-GNS-Nafion/GCE对Glucose催化行为的研究 | 第78-80页 |
| ·抗干扰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 第80-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 ·结论 | 第82-83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83页 |
| ·展望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2-93页 |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