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加速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加速器参数的测量论文

合肥光源光电法束团长度测量系统研制和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25页
   ·研究背景第9-12页
     ·合肥光源介绍第9-10页
     ·合肥光源目前的束团长度和纵向分布测量系统第10-12页
   ·束团长度和纵向分布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第12-22页
     ·条纹相机测量技术第12-16页
     ·光电测量技术第16-19页
     ·单光子计数技术第19-21页
     ·电子学法第21-22页
   ·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第22-25页
第2章 理论分析和计算第25-37页
   ·储存环电子的纵向运动和束团长度第25-28页
     ·储存环电子的纵向运动方程第25-27页
     ·束团长度第27页
     ·束团纵向相空间分布第27-28页
   ·单束团模式下束团拉伸效应的理论分析第28-36页
     ·尾场和阻抗第28-29页
     ·势阱效应理论第29-34页
     ·纵向振荡模式第34-36页
     ·纵向微波不稳定性理论第36页
   ·多束团模式下束团拉伸效应的理论分析初步第36-37页
第3章 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第37-113页
   ·引言第37页
   ·测量系统的设计和整体架构第37-38页
   ·光电转换模块的设计和实现第38-44页
     ·光学系统介绍第38-39页
     ·光功率计算和光电接收器选择第39-44页
   ·时钟模块设计和实现第44-71页
     ·时钟模块的设计目标第44-45页
     ·锁相环技术及其在频率综合中的应用第45-50页
     ·Jitter(抖动)及其测量技术第50-54页
     ·门和触发器实现时钟管理第54-55页
     ·计数器方式ASIC实现时钟管理第55-58页
     ·锁相环方式实现时钟管理第58-71页
   ·单束团选取模块第71-82页
     ·设计目标第71页
     ·常见的实现方法第71-72页
     ·系统框图第72-73页
     ·硬件设计第73-77页
     ·软件设计第77-78页
     ·测试和改进第78-82页
   ·示波器和频谱仪测量系统设计第82-84页
     ·高速示波器介绍第82页
     ·高速频谱仪介绍第82-83页
     ·控制软件设计第83-84页
   ·谐波法测量频率的选择第84-86页
     ·束流信号的频谱计算第84-85页
     ·束流信号频谱的实际测量第85-86页
   ·一分四和频率综合模块第86-97页
     ·一分四模块第87-88页
     ·本振信号发生模块第88-95页
     ·混频滤波模块第95-97页
   ·信号处理模块第97-106页
     ·设计目标第97-98页
     ·实现方案第98-100页
     ·Libera的硬件结构第100-101页
     ·Libera的软件结构第101-102页
     ·Libera的相关测试第102-106页
   ·远程PC中的测量和控制软件设计第106-107页
   ·系统标定和电源模块第107-113页
     ·光电接收器和放大器标定第109页
     ·频率综合模块的标定第109-111页
     ·信号处理模块的标定第111页
     ·结论第111-113页
第4章 测量系统的应用及相关测量第113-133页
   ·单束团模式下束团长度测量结果及分析第113-126页
     ·束团长度随流强的变化第113-114页
     ·纵向振荡对束团长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第114-116页
     ·系统噪声对束团长度测量的影响第116-119页
     ·触发模式对束团长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第119-121页
     ·束团长度随腔压的变化第121-122页
     ·单束团模式下能散的测量第122-124页
     ·势阱效应分析第124-126页
   ·多束团模式下束团长度测量结果及分析第126-131页
     ·触发模式对束团长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第127-128页
     ·不同束团的拉伸规律第128-129页
     ·单束团模式和多束团模式的束团拉伸对比第129页
     ·多束团模式下能散的变化第129-130页
     ·多束团模式下的纵向振荡测量第130-131页
   ·多束团模式下谐波法测量束团长度第131-133页
第5章 结论及展望第133-135页
   ·结论第133页
   ·展望第133-135页
     ·系统应用的更多研究第133-134页
     ·系统本身的改进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0页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肥光源束流不稳定性测量和横向模拟反馈
下一篇:X波段介质—金属膜片混合加载加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