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致谢 | 第14-2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46页 |
·远程协同诊断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远程协同诊断的发展趋势 | 第24-28页 |
·引入网格技术实现远程协同诊断的意义 | 第28-32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32-42页 |
·智能故障诊断 | 第32-34页 |
·远程故障诊断 | 第34-38页 |
·网格技术 | 第38-42页 |
·主要研究工作及论文章节安排 | 第42-46页 |
第二章 基于网格的远程协同诊断系统架构研究 | 第46-66页 |
·复杂设备故障诊断的内涵及其诊断原理 | 第46-53页 |
·复杂设备结构的分层描述及其必要定义 | 第46-48页 |
·故障描述及其特征 | 第48-51页 |
·故障诊断的概念及内容 | 第51-53页 |
·基于网格的远程协同故障诊断的特征 | 第53-57页 |
·基于网格的远程协同故障诊断模式 | 第53-56页 |
·基于网格的远程协同故障诊断的特征 | 第56-57页 |
·基于网格的远程协同诊断系统架构 | 第57-64页 |
·工作原理 | 第57-59页 |
·功能结构 | 第59-62页 |
·体系架构 | 第62-64页 |
·系统关键技术 | 第64-65页 |
·诊断资源的建模与服务化封装 | 第64页 |
·诊断任务的分解与资源管理 | 第64页 |
·基于知识的智能诊断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诊断资源表示模型与服务化封装 | 第66-76页 |
·诊断资源表示模型 | 第66-70页 |
·基于服务内容的诊断资源分类 | 第66-68页 |
·基于UML诊断资源分类模型 | 第68-69页 |
·诊断资源分类模型的描述 | 第69-70页 |
·基于XML SCHEMA和WSRF的诊断资源服务化封装模型框架 | 第70-71页 |
·实例分析 | 第7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诊断任务管理及资源调度方法 | 第76-92页 |
·任务管理模型构建 | 第76-79页 |
·任务管理功能结构 | 第76-78页 |
·任务管理工作流程 | 第78-79页 |
·资源管理模型 | 第79-86页 |
·市场经济机制的引入 | 第79-81页 |
·基于市场经济的远程协同故障诊断资源管理模型 | 第81-83页 |
·基于市场经济的资源管理模型的信息交互 | 第83-84页 |
·基于网格的故障诊断资源交易流程 | 第84-86页 |
·故障诊断资源调度策略 | 第86-91页 |
·Min_min调度算法 | 第86-87页 |
·调度目标的确立 | 第87-88页 |
·故障诊断资源调度Market_Min_min算法 | 第88-89页 |
·GirdSim简介仿真实验及结果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基于知识的智能诊断 | 第92-111页 |
·问题的引入 | 第92-93页 |
·诊断知识的分类及特点 | 第93-95页 |
·诊断知识的分类与层次 | 第93-94页 |
·诊断知识的特点 | 第94-95页 |
·诊断知识的统一表示 | 第95-104页 |
·诊断知识元数据树 | 第96-97页 |
·诊断知识表示 | 第97-98页 |
·异构元数据融合过程 | 第98-100页 |
·元数据融合数学模型 | 第100-103页 |
·元数据融合检验 | 第103-104页 |
·知识搜索与管理 | 第104-109页 |
·故障诊断知识与知识地图 | 第104-106页 |
·诊断知识地图的元数据描述 | 第106-108页 |
·故障诊断知识地图的构建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磨超线远程协同诊断系统开发与实现 | 第111-135页 |
·精品球轴承套圈磨削超精自动线概况 | 第111-120页 |
·磨超线的组成与结构 | 第111-114页 |
·磨超线工作原理 | 第114-116页 |
·磨超线故障检测与控制参数提取 | 第116-120页 |
·磨超线远程故障诊断原型系统总体方案 | 第120-128页 |
·原型系统设计目标及任务 | 第120-122页 |
·系统角色划分 | 第122-125页 |
·系统功能结构 | 第125-128页 |
·门户构件设计 | 第128-134页 |
·功能设计 | 第128-132页 |
·运行环境 | 第132-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5-138页 |
·总结 | 第135-136页 |
·本文的创新处 | 第136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1-152页 |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的课题、获得的奖励和发明专利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