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梵高绘画中的宗教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 梵高绘画宗教性特征形成的基础与条件 | 第10-19页 |
(一) 艺术和宗教相互融合的家庭背景 | 第10-13页 |
1 父母和叔伯们的影响 | 第10-11页 |
2 自我人格的形成 | 第11-13页 |
(二) 基督教教义对梵高的影响 | 第13-16页 |
1 基督教教义对梵高的吸引 | 第13-14页 |
2 新教的教义对梵高的影响 | 第14-16页 |
(三) 欧洲传统绘画的影响 | 第16-19页 |
1 对欧洲经典绘画的研究给梵高带来的启示 | 第16-17页 |
2 米勒绘画中的宗教思想对梵高的影响 | 第17-19页 |
二 表现性风格中的宗教情感 | 第19-28页 |
(一)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与梵高的绘画形式 | 第19-21页 |
1 雪地上的背柴者 | 第19-20页 |
2 好撒玛利亚人 | 第20-21页 |
(二) 对神的向往与梵高绘画的色彩追求 | 第21-23页 |
1 拉撒路复活 | 第21-22页 |
2 夜间的咖啡屋 | 第22-23页 |
(三) 画面构成中的宗教元素 | 第23-28页 |
1 烛台圣经 | 第23-25页 |
2 黄屋子 | 第25-26页 |
3 空椅子的含义 | 第26-28页 |
三 梵高绘画题材中的宗教性指向 | 第28-33页 |
(一) 具有神性的向日葵 | 第28-30页 |
(二) 自画像的内涵 | 第30-31页 |
(三) 星夜的对话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