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 iaaM基因的功能及应用 | 第12-15页 |
·iaaM基因的来源及作用原理 | 第12-13页 |
·iaaM基因在单性结实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iaaM基因转导对植物改良的影响 | 第14页 |
·展望 | 第14-15页 |
2 葡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6-17页 |
·基因枪法 | 第17页 |
·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 | 第17-18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8-19页 |
3 影响葡萄基因转化研究的因素 | 第19-21页 |
·受体系统与再生系统 | 第19-20页 |
·农杆菌侵染时间和侵染浓度 | 第20页 |
·农杆菌Vir区基因的活化 | 第20页 |
·共培养 | 第20页 |
·选择培养 | 第20-21页 |
4 转基因植株检测 | 第21-22页 |
·标记基因的使用 | 第21页 |
·DNA水平的检测 | 第21-22页 |
·RNA水平的检测 | 第22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22-23页 |
·进一步优化葡萄的遗传转化条件,提高基因转移效率 | 第22页 |
·从细胞学及分子水平上加强葡萄转基因植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第二章 农杆菌介导‘美人指’葡萄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28-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转化受体植物材料 | 第28页 |
·供试菌株和质粒 | 第28-31页 |
·菌株的保存 | 第31页 |
·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农杆菌侵染时间的确定 | 第34页 |
·共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34-35页 |
·适宜卡那霉素选择压的确定 | 第35页 |
·适宜头孢霉素浓度的确定 | 第35-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超声波处理对农杆菌介导iaaM基因转化‘美人指’葡萄的影响 | 第40-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材料 | 第40-41页 |
·仪器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超声波处理功率和时间对GUS瞬时表达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外植体对GUS瞬时表达的影响 | 第43页 |
·乙酰丁香酮浓度对GUS瞬时表达的影响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农杆菌介导iaaM基因转化‘美人指’葡萄植株的获得和检测 | 第48-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4页 |
·材料 | 第48-49页 |
·方法 | 第49-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美人指’葡萄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54-55页 |
·抗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 第55-56页 |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 | 第56-57页 |
·转基因植株RT-PCR检测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葡萄花粉管通道法转化iaaM基因的研究 | 第60-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材料 | 第60-61页 |
·方法 | 第61-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62页 |
·GUS组织化学染色 | 第62-63页 |
·PCR扩增 | 第63-64页 |
3 讨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全文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