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实用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假设 | 第12-14页 |
2 文献评述 | 第14-26页 |
·国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西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历史 | 第14页 |
·国外主观幸福感的两大研究取向 | 第14-15页 |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和结构 | 第15-16页 |
·国外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成果 | 第16-17页 |
·国外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测评方法、测评工具与使用 | 第17页 |
·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研究历史 | 第19-20页 |
·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 | 第20-21页 |
·职业倦怠的概念 | 第21-22页 |
·职业倦怠的测量 | 第22-24页 |
·国内关于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概念 | 第24页 |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4-26页 |
·玛勒诗(Maslach)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 | 第24页 |
·修编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EBI) | 第24页 |
·自编问卷 | 第24-25页 |
·职业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 | 第25页 |
·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 | 第25页 |
·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与职业倦怠 | 第25-26页 |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26-32页 |
·研究对象与取样 | 第26页 |
·研究程序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研究变量的操作定义及量表的选用 | 第27-29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定义 | 第27-28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变量 | 第28页 |
·主观幸福感定义及其量表的选用 | 第28-29页 |
·职业倦怠定义及其量表的选用 | 第29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9页 |
·问卷发放 | 第29-30页 |
·样本整体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4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现状评价 | 第32-39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的整体分析 | 第32-34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生活满意度的整体分析 | 第32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情绪情感体验的整体分析 | 第32-34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人口学变量上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分析 | 第34-39页 |
·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不同年龄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婚姻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状况 | 第36-37页 |
·不同职称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比较分析 | 第37-39页 |
5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 | 第39-44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整体分析 | 第39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人口学变量上的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 第39-44页 |
·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年龄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不同职称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管理时间的职业倦怠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6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 第44-51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分析 | 第44-46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8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职业倦怠各维度之间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第46-48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1页 |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第48-51页 |
7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提高与职业倦怠降低的对策 | 第51-59页 |
8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59-62页 |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