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绿僵菌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绿僵菌的分类和记住范围 | 第12-13页 |
·金龟子绿僵菌的杀虫机理 | 第13-14页 |
·绿僵菌产品与生防应用 | 第14-17页 |
·蝗虫防治 | 第14-15页 |
·蛴螬防治 | 第15-16页 |
·天牛防治 | 第16页 |
·鳞翅目昆虫的防治 | 第16页 |
·其它害虫防治 | 第16-17页 |
·绿僵菌发酵条件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真菌杀虫剂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国内外真菌制剂研制概况 | 第18-19页 |
·绿僵菌剂型研究 | 第19-20页 |
·立题依据和研究目标 | 第20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材料 | 第23-25页 |
·供试菌株和昆虫 | 第23页 |
·活化及分离纯化培养基 | 第2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4-25页 |
·菌株筛选和鉴定 | 第25-27页 |
·筛选感染目标害虫的绿僵菌菌株 | 第25页 |
·虫生真菌的分离纯化 | 第25页 |
·菌株鉴定 | 第25-27页 |
·室内毒力测评 | 第27-28页 |
·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页 |
·菌株CQMa128 发酵条件优化 | 第28-29页 |
·培养液成分: | 第28页 |
·CQMa128 菌株生长测定方法: | 第28页 |
·碳源、氮源、pH、微量元素对菌株生长影响 | 第28-29页 |
·绿僵菌乳粉制剂研制 | 第29-31页 |
·助剂对绿僵菌孢子萌发影响 | 第29页 |
·助剂比例的确定 | 第29页 |
·载体油比例的确定 | 第29页 |
·绿僵菌乳粉剂对蛴螬的毒力 | 第29-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5页 |
·菌株筛选和鉴定 | 第31-32页 |
·筛选感染鳞翅目昆虫的绿僵菌菌株 | 第31页 |
·CQMa128 菌株的鉴定 | 第31-32页 |
·室内毒力测定 | 第32-36页 |
·生物测定结果 | 第32-33页 |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拟 | 第33-35页 |
·绿僵菌孢子悬液液对不同鳞翅目昆虫致死的剂量效应 | 第35-36页 |
·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对鳞翅目昆虫幼虫致死的时间效应分析 | 第36页 |
·CQMa128 培养条件优化 | 第36-40页 |
·PH 对CQMa128 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36-37页 |
·碳源、氮源对CQMa128 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37-38页 |
·微量元素对CQMa128 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38-39页 |
·碳、氮源及微量元素综合作用对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 第39-40页 |
·绿僵菌可乳性粉剂研制 | 第40-45页 |
·助剂对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载体油比例的确定 | 第41页 |
·绿僵菌乳粉剂对蛴螬的毒力测评 | 第41-45页 |
4 讨论 | 第45-49页 |
·绿僵菌菌株的鉴定 | 第45页 |
·CQMa128 对鳞翅目昆虫的毒力测评 | 第45-46页 |
·CQMa128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46-47页 |
·绿僵菌乳粉剂的研制 | 第47-49页 |
5 结论与后续工作建议 | 第49-5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9页 |
·后续工作建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