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中西自然人人格权嬗变动因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1页
第一章 人格之内涵第11-14页
 第一节 政治性人格第11-12页
 第二节 法律性人格第12-13页
 第三节 人格与人格权的关系第13-14页
第二章 中国自然人人格及人格权之嬗变第14-32页
 第一节 王政时代的人格与人格权第14-16页
  一、政治性人格第14页
  二、法律性人格第14-16页
  三、人格权及人格权的法律保护第16页
 第二节 帝制时代的人格与人格权第16-28页
  一、政治性人格第16-17页
  二、法律性人格第17-21页
  三、人格权及人格权的法律保护第21-24页
  四、人格权法律保护的专项规定第24-28页
 第三节 近代的人格与人格权第28-30页
  一、政治性人格第28页
  二、法律性人格第28-29页
  三、人格权的法律保护第29-30页
 第四节 现代的人格与人格权第30-32页
  一、人格第30-31页
  二、人格权及其保护第31-32页
第三章 西方自然人人格及人格权之嬗变第32-57页
 第一节 古希腊的人格与人格权第32-37页
  一、政治性人格第32-33页
  二、法律性人格第33页
  三、人格权第33-35页
  四、人格权的法律保护第35-37页
 第二节 古罗马的人格与人格权第37-46页
  一、地域之维第38-40页
  二、域内之维第40-42页
  三、罗马人格权第42-44页
  四、人格权的法律保护第44-45页
  五、法律规定的具体保护第45-46页
 第三节 中世纪的人格与人格权第46-49页
  一、政治性人格第46-47页
  二、法律性人格第47页
  三、人格权及人格权的法律保护第47-49页
 第四节 近代的人格与人格权第49-53页
  一、人格之嬗变第49-51页
  二、人格权第51-52页
  三、人格权的法律保护第52-53页
 第五节 现代的人格与人格权第53-57页
  一、现代人格第53-55页
  二、人格权及其法律保护第55-57页
第四章 中西自然人人格及人格权嬗变动因之探析第57-79页
 第一节 中国自然人人格及人格权嬗变之动因第57-63页
  一、中国自然人人格嬗变之动因第57-62页
  二、中国自然人人格权嬗变之动因第62-63页
 第二节 西方自然人人格及人格权嬗变之动因第63-75页
  一、西方自然人人格嬗变之动因第63-73页
  二、西方自然人人格权嬗变之动因第73-75页
 第三节 中西自然人人格及人格权嬗变动因之比较第75-79页
  一、文明轴心时代第75-76页
  二、文明定型化时期第76-77页
  三、走出“中世纪”————近代第77-78页
  四、中西现代动因之比较第78-79页
第五章 中西自然人人格及人格权嬗变之透析第79-91页
 第一节 中国自然人人格及人格权嬗变之分析第79-80页
  一、中国自然人人格及人格权的稳定性第79页
  二、人格的缓慢扩张第79-80页
  三、一次准入的地域性第80页
  四、近代应激式西化第80页
 第二节 西方自然人人格及人格权嬗变之分析第80-82页
  一、鼎革频繁第80-81页
  二、人格嬗变路径的相似性第81页
  三、内部斗争下的人格扩张第81-82页
 第三节 中西人格及人格权嬗变之共性第82-87页
  一、一层血缘——地域——普世大同第82-84页
  二、二层血缘——平等第84-85页
  三、法律人格的历时性扩张第85-86页
  四、人格权的历时性扩张第86-87页
 第四节 中国自然人人格嬗变之透析第87-91页
  一、有关二层血缘的问题第87-89页
  二、有关近代之前人格主体的问题第89-91页
结论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非婚同居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民法视域下的义务与责任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