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的篇章功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 ·“其实”的词性及作用 | 第9-11页 |
| ·“其实”的词性 | 第9-10页 |
| ·“其实”的作用 | 第10页 |
| ·篇章的界定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篇章功能——衔接与连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其实”研究的现状 | 第13-14页 |
| ·语料来源及格式说明 | 第14-16页 |
| 第2章 “A,其实B”在篇章中的位置及语义类别 | 第16-24页 |
| ·“其实”在小句中的位置 | 第16-17页 |
| ·小句的特点 | 第16页 |
| ·“其实”在小句中的位置 | 第16-17页 |
| ·“其实”在复句中的位置 | 第17-19页 |
| ·A,其实B | 第17页 |
| ·A,其实,B | 第17页 |
| ·A,其实+语气词,B | 第17-18页 |
| ·A,B,其实 | 第18-19页 |
| ·“其实”句的语义类别 | 第19-24页 |
| ·形式类别 | 第19-20页 |
| ·内容类别 | 第20-24页 |
| 第3章 “A,其实B”在篇章中的衔接方式 | 第24-34页 |
| ·词汇衔接 | 第24-27页 |
| ·原词复现衔接 | 第25页 |
| ·同义词或近义词复现衔接 | 第25页 |
| ·上下义词复现衔接 | 第25-26页 |
| ·反义词复现衔接 | 第26页 |
| ·互补关系词复现衔接 | 第26-27页 |
| ·整体与部分关系词复现衔接 | 第27页 |
| ·语法衔接 | 第27-34页 |
| ·照应 | 第27-31页 |
| ·省略 | 第31-32页 |
| ·替代 | 第32-34页 |
| 第4章 “A,其实B”在篇章中的连贯方式 | 第34-40页 |
| ·篇内连贯 | 第34-37页 |
| ·线性连贯 | 第34-36页 |
| ·整体连贯 | 第36-37页 |
| ·外部连贯 | 第37-40页 |
| ·文化语境 | 第38页 |
| ·情景语境 | 第38-40页 |
| 第5章 “A,其实B”的语用功能 | 第40-44页 |
| ·强化“A,其实B”的信息内容 | 第40-41页 |
| ·追加信息 | 第40页 |
| ·突显信息的焦点 | 第40-41页 |
| ·加强信息表达的意图性 | 第41页 |
| ·加强“A,其实B”对信息的表达语气 | 第41-42页 |
| ·加强否定语气 | 第41-42页 |
| ·加强反问语气 | 第42页 |
| ·突破受众心理预测防线 | 第42-44页 |
| ·信息的跌宕 | 第42-43页 |
| ·信息表达的委婉 | 第43-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