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流道灌水器水力与抗堵性能评价及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30页 |
·滴灌技术及灌水器简介 | 第14-15页 |
·微细直流道内流体流动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微流体流动的四个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微流体流动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 | 第16-19页 |
·迷宫流道内流体流动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迷宫型灌水器水力与抗堵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水力性能 | 第20-24页 |
·灌水器堵塞及抗堵塞性能 | 第24-26页 |
·选题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30页 |
·选题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2 迷宫流道灌水器水力特性的数值与实验研究 | 第30-53页 |
·水力特性的数值分析 | 第30-38页 |
·物理模型 | 第31-32页 |
·计算网格 | 第32页 |
·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数值方法 | 第35-36页 |
·水力特性的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灌水器水力性能的实验测试 | 第38-41页 |
·水力性能实验平台设计 | 第38-39页 |
·测试方案设计 | 第39-40页 |
·水力性能测试结果 | 第40-41页 |
·迷宫流道内流体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41-47页 |
·流动显示技术 | 第41-43页 |
·流动显示实验平台设计 | 第43-45页 |
·两种流动显示方法 | 第45页 |
·流动特性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迷宫流道的临界雷诺数预测 | 第47-52页 |
·均匀设计方法 | 第47-48页 |
·特征参数提取及分析方案 | 第48-50页 |
·回归分析方法 | 第50页 |
·临界雷诺数与特征参数的关系 | 第50-51页 |
·回归方程的预测精度验证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3 迷宫流道灌水器的水力性能评价及其参数化设计 | 第53-74页 |
·水力性能评价新方法 | 第53-55页 |
·迷宫流道的参数化设计及方案 | 第55-58页 |
·参数化设计方法 | 第55页 |
·特征参数提取 | 第55-56页 |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 第56页 |
·分析模型构造 | 第56-58页 |
·压力损失系数随Re 的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压力损失系数与特征参数的关系分析 | 第59-62页 |
·直观分析 | 第59-60页 |
·方差分析 | 第60-61页 |
·参数化回归模型 | 第61-62页 |
·流道压力损失系数的实验测试 | 第62-71页 |
·测试系统开发 | 第62-67页 |
·测试件的快速成形制造 | 第67-69页 |
·测试系统的测量精度验证 | 第69-70页 |
·压力损失系数数值计算的精度验证 | 第70-71页 |
·压力损失系数参数化模型的预测精度 | 第71页 |
·水力性能评价方法用于主航道型迷宫流道 | 第71-72页 |
·梯形流道的主航道结构设计 | 第71页 |
·压力损失系数与圆弧半径比的关系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4 迷宫流道内液固两相流场分析及抗堵性能评价 | 第74-93页 |
·液固两相数值分析 | 第74-84页 |
·物理模型及网格 | 第74-75页 |
·两相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75-78页 |
·边界条件与数值方法 | 第78-79页 |
·颗粒随机轨道模型的计算结果 | 第79-83页 |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的计算结果 | 第83-84页 |
·迷宫流道内固相沉积的实验测试 | 第84-85页 |
·固相沉积的实验平台设计 | 第84-85页 |
·固相颗粒选择及测试方法 | 第85页 |
·固相沉积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85页 |
·迷宫流道内固相运动的实验测试 | 第85-86页 |
·基于颗粒通过率的迷宫流道抗堵性能评价 | 第86-92页 |
·抗堵性能评价方法 | 第86-87页 |
·颗粒通过率随压力的变化规律 | 第87页 |
·颗粒通过率与迷宫流道特征参数的关系 | 第87-90页 |
·抗堵性能评价方法用于主航道型迷宫流道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5 面向水力性能和抗堵性能的迷宫流道结构优化 | 第93-108页 |
·主航道优化方法的局限性 | 第93-94页 |
·多目标优化方法 | 第94-95页 |
·多目标优化简介 | 第94页 |
·传统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 第94-95页 |
·遗传算法 | 第95-99页 |
·遗传算法简介 | 第96页 |
·遗传算法的关键部分 | 第96-98页 |
·遗传算法分析流程 | 第98页 |
·多目标遗传算法 | 第98-99页 |
·基于NSGA-Ⅱ的迷宫流道结构优化 | 第99-106页 |
·优化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99-100页 |
·NSGA-Ⅱ 遗传算法的关键技术 | 第100页 |
·程序实现的主体思想 | 第100-101页 |
·梯形流道的多目标结构优化 | 第101-103页 |
·梯形流道最优解集权衡解的确定 | 第103-105页 |
·主航道型迷宫流道的结构优化与权衡解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主要结论 | 第108-109页 |
·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8-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