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1 前言 | 第14-32页 |
·背景回顾 | 第14-23页 |
·骨的基本结构及动态平衡 | 第14-16页 |
·骨质疏松症概述 | 第16-23页 |
·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第23页 |
·动物模型研究 | 第23-26页 |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26-30页 |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流行病学调查 | 第30页 |
·骨密度候选基因/遗传位点检验 | 第30页 |
·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遗传通路分析 | 第30页 |
·研究目的及路线 | 第30-32页 |
·描述社区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行为特征及健康信念状况 | 第30页 |
·确定骨密度重要关联基因/遗传位点 | 第30页 |
·分析TRAIL 通路在股骨骨折中的作用机制 | 第30页 |
·研究路线 | 第30-32页 |
2 骨质疏松症健康信念及相关行为方式研究 | 第32-46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33-38页 |
·研究对象 | 第33-34页 |
·研究方法/工具 | 第34-38页 |
·分析方法及步骤 | 第38页 |
·结果 | 第38-43页 |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第38-39页 |
·骨质疏松症相关健康信念水平 | 第39-40页 |
·骨质疏松症相关行为方式 | 第40页 |
·骨质疏松症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骨密度水平及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调查对象骨质疏松症相关健康信念 | 第43页 |
·调查人群相关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社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水平 | 第44-46页 |
3 骨密度全基因组候选基因/位点的检验研究 | 第46-64页 |
·引言 | 第46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46-54页 |
·研究对象 | 第46-49页 |
·BMD 测量 | 第49页 |
·DNA 提取 | 第49-50页 |
·SNP 分型及质量控制 | 第50-52页 |
·全基因组扫描候选基因/位点的选择 | 第52-53页 |
·分析方法及步骤 | 第53-54页 |
·研究结果 | 第54-61页 |
·研究样本的基本特征 | 第54-56页 |
·检验显著的候选基因/位点 | 第56-61页 |
·Fisher's combined probability 检验 | 第61页 |
·讨论 | 第61-64页 |
4 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遗传通路分析 | 第64-76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65-70页 |
·研究对象 | 第65-66页 |
·DNA 提取 | 第66页 |
·SNP 分型及质量控制 | 第66页 |
·遗传通路的选择 | 第66-69页 |
·分析方法及步骤 | 第69-70页 |
·研究结果 | 第70-74页 |
·样本特征 | 第70-71页 |
·基于遗传通路的关联分析 | 第71-73页 |
·TRAIL pathway 在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中的作用机制 | 第73-74页 |
·讨论 | 第74-7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开展社区人群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干预 | 第76-77页 |
·开展中国人群骨密度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第77页 |
·构建中国人群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的遗传通路关系图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录 | 第83-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