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专用教室多功能性的适应性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意义与目的 | 第11-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4-17页 |
·论文研究的范围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的对象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主体 | 第17页 |
·相关概念的阐述 | 第17-19页 |
·多功能性空间 | 第17-18页 |
·适应性设计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调研工作简介 | 第20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2 中学生身心成长与我国中学教育特点 | 第22-36页 |
·中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 | 第22-25页 |
·青少年期概念 | 第22页 |
·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 第22-25页 |
·我国中学教育的特点 | 第25-26页 |
·我国中学教育的目标 | 第26-31页 |
·现代中学教育体系的建立 | 第26-27页 |
·素质教育的含义 | 第27-30页 |
·素质教育面对的问题 | 第30-31页 |
·学习心理学与教学空间 | 第31-34页 |
·学校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 第31-32页 |
·学习与校园建筑 | 第32页 |
·学习在校园建筑上的意义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3 国内外近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及特点 | 第36-52页 |
·国外学校教育的发展 | 第36-38页 |
·国外的中学教育特点 | 第36-37页 |
·国外教育空间的发展 | 第37-38页 |
·国外教育理念发展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学空间的影响 | 第38-42页 |
·罗伯特.鲍威尔的教育理念及其影响下的教学空间 | 第38-40页 |
·杜威的教育理念及其影响下的教学空间 | 第40-42页 |
·国外开放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教学空间的影响 | 第42-46页 |
·开放教育的内容 | 第42页 |
·开放教育的教学方法 | 第42-44页 |
·开放教育对应的教学空间 | 第44-46页 |
·国内中学教育的发展 | 第46-50页 |
·早期的学校教育 | 第46-47页 |
·应试教育主导阶段的模式及理念 | 第47-48页 |
·素质教育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及理念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4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专用教室的调查与分析 | 第52-70页 |
·本章的研究方法 | 第52页 |
·实地调研部分 | 第52-58页 |
·实地调研对象的选取 | 第52-53页 |
·实地调研对象的概要 | 第53-55页 |
·调研对象的规划及布局 | 第55-56页 |
·调研对象专用教室的现状 | 第56-57页 |
·学生作息时间调研 | 第57-58页 |
·问卷调研部分 | 第58页 |
·调研的内容 | 第58页 |
·问卷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58页 |
·调研问卷的设计 | 第58页 |
·调研成果分析 | 第58-63页 |
·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与教学模式的变化调研 | 第58-60页 |
·校园规划布局的调研分析 | 第60页 |
·专用教室与新的教学模式的矛盾与分析 | 第60-63页 |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教育建筑的特性 | 第63-68页 |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现状 | 第63-64页 |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所处的环境特点 | 第64页 |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教育建筑功能构成分析 | 第64-65页 |
·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的特性 | 第65-66页 |
·新条件下对专用教室要求的调研与分析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专用教室的多功能性 | 第70-88页 |
·多功能性空间的内容 | 第70-71页 |
·空间与功能的内涵 | 第70-71页 |
·多功能空间的内容 | 第71页 |
·多功能性空间的研究方式 | 第71-73页 |
·不同行为模式对使用面积的需求 | 第71-73页 |
·不同形态空间对行为模式的影响及容纳 | 第73页 |
·新型中学建筑的概念性布局 | 第73-77页 |
·室内概念性布局的模式 | 第75页 |
·概念性布局的构成元素及其组合 | 第75-77页 |
·专用教室的结构形式布局 | 第77-78页 |
·校园内各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 | 第77页 |
·教学区之间的分布与组合 | 第77-78页 |
·专用教室的适应性 | 第78-83页 |
·教学空间的适应性 | 第79-81页 |
·空间布局的复合性 | 第81-82页 |
·设备布局的灵活性 | 第82-83页 |
·多功能性的可行性 | 第83页 |
·国内外中学综合教学空间优秀设计实例分析 | 第83-86页 |
·美国明尼苏达州世纪中学 | 第83-84页 |
·新加坡盛港第17地段中学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6 适应素质教育的农村中学专用教室的优化设计 | 第88-104页 |
·现代中学的发展趋势 | 第88-90页 |
·开放化 | 第88-89页 |
·信息化 | 第89页 |
·复合化 | 第89-90页 |
·专用教室适应性设计原则 | 第90-95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90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90-92页 |
·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92-93页 |
·生态性的原则 | 第93-95页 |
·工程实例—志丹县教育片区规划设计 | 第95-102页 |
·设计背景 | 第95页 |
·设计内容及要求 | 第95-97页 |
·规划理念及原则 | 第97-98页 |
·校园建筑设计 | 第98-101页 |
·专用教室多功能性设计 | 第101-102页 |
·小结 | 第102-104页 |
7 总结 | 第104-107页 |
·论文总结 | 第104-105页 |
·研究展望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0-111页 |
附录 | 第111-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