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致病机理与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神经氨酸酶 | 第14页 |
·外膜蛋白 | 第14页 |
·转铁结合蛋白 | 第14页 |
·生物被膜 | 第14-15页 |
·DDRT-PCR筛选Hps毒力因子 | 第15页 |
·基因芯片分析Hps适应宿主时表达的与毒力相关基因 | 第15页 |
·SCOTS筛选Hps体内感染后的上调表达基因 | 第15-16页 |
·RDA筛选Hps地方株毒力相关因子 | 第16页 |
·全基因组测序 | 第16页 |
·诊断方法与防治 | 第16-18页 |
·细菌分离鉴定 | 第16-17页 |
·血清学诊断方法 | 第17页 |
·PCR诊断 | 第17页 |
·防治 | 第17-18页 |
·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概述 | 第18-22页 |
·多种差异显示技术 | 第18页 |
·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原理 | 第18-20页 |
·抑制差减杂交技术的应用 | 第20-21页 |
·在真核生物中的应用 | 第20页 |
·在原核生物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抑制差减杂交的注意事项及优缺点 | 第21-22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菌株 | 第23页 |
·载体与质粒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培养基及缓冲液配制 | 第23-24页 |
·研究所用引物 | 第24-26页 |
·方法 | 第26-37页 |
·细菌基因组的提取(CTAB法) | 第26页 |
·酶切 | 第26页 |
·抑制差减杂交 | 第26-32页 |
·文库构建 | 第32页 |
·探针制备 | 第32页 |
·Southern blot | 第32-33页 |
·质粒的小量制备与检测 | 第33-34页 |
·铁限制及氨基酸饥饿条件下Hps的培养 | 第34页 |
·RNA提取 | 第34-35页 |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5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35-36页 |
·PCR检测差异片段在标准株和地方分离株中出现频率 | 第36页 |
·检测HC16(toxin-antitxin stability system)过量表达时对菌体的影响 | 第36-3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7-47页 |
·基因组提取 | 第37页 |
·基因组的酶切 | 第37页 |
·接头连接 | 第37-39页 |
·抑制差减杂交 | 第39页 |
·差减杂交效率检测 | 第39页 |
·差减文库的筛选 | 第39-41页 |
·特异性片段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1-43页 |
·特异性片段在标准株及分离株中出现频率检测 | 第43-44页 |
·铁限制及氨基酸饥饿条件下细菌RNA提取 | 第44页 |
·HC36在铁限制条件下的转录 | 第44页 |
·HC16在氨基酸饥饿条件下的转录 | 第44-45页 |
·HC16(toxin-antitoxin stability system)过量表达对菌体的影响 | 第45-47页 |
5 讨论 | 第47-51页 |
·SSH技术在筛选Hps基因中的优化 | 第47页 |
·差异片段同源性分析 | 第47-48页 |
·片段HC36功能初步鉴定 | 第48页 |
·片段HC16功能初步鉴定 | 第48-49页 |
·部分片段功能推测 | 第49-50页 |
·差异片段在标准株及地方分离株中出现频率 | 第50-51页 |
6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