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导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内部资本市场的文献综述 | 第16页 |
·国内外关于企业资金管理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研究现状简要评价 | 第17-19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 第19-20页 |
2. "资金池"管理模式概述 | 第20-35页 |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方式 | 第20-22页 |
·资金池的概念及中外模式比较 | 第22-27页 |
·"资金池"的起源 | 第22-23页 |
·何谓"资金池" | 第23-25页 |
·中外模式比较 | 第25页 |
·资金池模式较传统资金集中模式的优势 | 第25-26页 |
·"资金池"模式的适用条件 | 第26-27页 |
·"资金池"模式在发挥内部资本市场运作上的功效作用 | 第27-31页 |
·充分发挥现金流互补传统功能,体现"熨平资金"作用 | 第28页 |
·为集团资金管理实现"净头寸零余额"提供了可能 | 第28-29页 |
·具有货币再造功能 | 第29页 |
·简化资金划拨流程,减少资金调动的运营成本 | 第29页 |
·减少内部博弈行为,降低因资金集中后产生的内部交易成本 | 第29-30页 |
·有利于集团进行财务资源整合 | 第30-31页 |
·为组织租金的公平分配提供了技术支持 | 第31页 |
·"资金池"模式的潜在风险分析 | 第31-35页 |
·内部资本市场无效论引发的低效率风险 | 第32页 |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局限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 第32-33页 |
·内部货币创造所带来的通胀风险 | 第33页 |
·分工和授权不当所导致的内控风险 | 第33页 |
·"资金池"模式的技术风险 | 第33-35页 |
3. YT集团资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5-42页 |
·企业简介 | 第35-37页 |
·集团的资金监控能力跟不上增长迅速的子孙公司速度 | 第37页 |
·投融资比例失衡,盈利能力弱和资金周转困难矛盾突出 | 第37-39页 |
·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环境尚未形成,面对外部金融环境变化应对手段少 | 第39页 |
·投资退出通道单一,资产固化现象严重 | 第39-40页 |
·YT集团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4. YT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探讨 | 第42-60页 |
·YT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 | 第42-50页 |
·YT集团资金集中的基本诉求 | 第42页 |
·YT集团资金管理的发展规划 | 第42-44页 |
·现阶段资金中心资金归集模式要求 | 第44-49页 |
·各家银行对YT集团资金管理的响应方式比较 | 第49-50页 |
·YT集团资金中心的运营管理原则 | 第50-52页 |
·集中管理,权属不变 | 第50-51页 |
·控制风险,安全第一 | 第51页 |
·有偿使用,收益共享 | 第51页 |
·账户平级管理,业务分级管理 | 第51页 |
·流程统一,规范运营 | 第51页 |
·分级筹资,量入为出 | 第51-52页 |
·YT集团资金中心的账户管理 | 第52-55页 |
·财务专网组成介绍 | 第52-54页 |
·YT集团资金中心的账户管理 | 第54-55页 |
·YT集团资金日常结算业务管理 | 第55-56页 |
·YT集团资金管理核心——与其他功能模块的有效对接 | 第56-57页 |
·资金模块下的其他功能 | 第56页 |
·核算模块 | 第56-57页 |
·预算模块 | 第57页 |
·YT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经验总结 | 第57-60页 |
·运行效果综评 | 第57-58页 |
·后步工作中尚待完善的问题 | 第58-60页 |
5. 强化"资金池"模式在YT集团资金管理运用中的对策建议 | 第60-63页 |
·理论创新为先导,进一步细化市场 | 第60页 |
·加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设 | 第60-61页 |
·加强集团总部资金管理能力的建设 | 第61页 |
·转变总部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增加有效协作和提高合作剩余 | 第61-63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后续研究和展望 | 第63-66页 |
·信息技术的进一步集成 | 第64页 |
·多层次的资金管理还有待探索 | 第64页 |
·资金头寸的虚拟集中还有待探索 | 第64-65页 |
·重视金融衍生工具的套期保值作用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