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概述 | 第8-17页 |
一、企业环境信息及其公开的定义 | 第8-11页 |
(一) 信息 | 第8页 |
(二) 环境信息 | 第8-10页 |
(三) 企业环境信息 | 第10页 |
(四)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 第10-11页 |
二、企业环境信息的分类 | 第11-12页 |
(一) 以企业环境信息的内容为标准 | 第11-12页 |
(二) 其他方法分类 | 第12页 |
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一)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可以保证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实现 | 第12-13页 |
(二)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有利于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 第13页 |
(三)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有利于公共利益的保护 | 第13页 |
(四) 其他 | 第13-17页 |
第二章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立法的现状与问题 | 第17-36页 |
一、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国外立法 | 第17-20页 |
(一) 欧盟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17-18页 |
(二) 北美国家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18-19页 |
(三) 日本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19页 |
(四) 其他国家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19-20页 |
二、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现状 | 第20-23页 |
三、我国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立法现状 | 第23-33页 |
(一) 立法沿革 | 第23-24页 |
(二) 强制公开的规定 | 第24-28页 |
(三) 企业环境信息自愿公开的规定 | 第28-29页 |
(四) 产品环境信息 | 第29-33页 |
四、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立法的问题 | 第33-36页 |
(一) 法律规定位阶低,分布零散,缺乏统一性 | 第33页 |
(二) 公开范围有限,规定过于笼统 | 第33-34页 |
(三) 公开形式有限,公众获取不便 | 第34页 |
(四) 缺乏相应的救济机制和法律责任 | 第34页 |
(五) 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中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机制的立法完善 | 第36-48页 |
一、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 | 第36页 |
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 | 第36-39页 |
(一)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自愿公开 | 第36-37页 |
(二)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强制公开 | 第37页 |
(三) 企业环境信息的协议公开 | 第37-39页 |
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39-45页 |
(一)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39-40页 |
(二)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的例外——商业秘密 | 第40-44页 |
(三)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的例外——国家秘密 | 第44-45页 |
(四) 企业环境信息获取人的保密义务 | 第45页 |
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监管 | 第45-46页 |
(一)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名录 | 第45-46页 |
(二)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激励措施与罚则 | 第46页 |
五、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救济 | 第46-48页 |
(一) 信息获取者的权利救济 | 第46页 |
(二) 企业作为第三人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救济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