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10-21页 |
一、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 第10-11页 |
(一) 农业面源污染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二) 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 | 第11页 |
二、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特殊性 | 第11-16页 |
(一)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 第11-15页 |
(二)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特殊性 | 第15-16页 |
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成因分析 | 第16-21页 |
(一) 市场失灵 | 第17-19页 |
(二) 市场失灵延续下的政府失灵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国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立法概述及对我国启示 | 第21-29页 |
一、发达国家有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立法概述 | 第22-26页 |
(一) 美国 | 第22-23页 |
(二) 欧盟 | 第23-25页 |
(三) 日本 | 第25-26页 |
二、国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9页 |
(一)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要做到立法先行 | 第27页 |
(二) 颁布的法律要注重系统性、配套性和协调性 | 第27页 |
(三) 法律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 第27-28页 |
(四) 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需要多种管理手段“齐头并进”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 第29-37页 |
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及分析 | 第29-33页 |
(一)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现行法律规定 | 第29-32页 |
(二) 对现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立法的分析 | 第32-33页 |
二、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的不足 | 第33-37页 |
(一) 立法指导思想的陈旧和立法规划的缺失 | 第33-34页 |
(二) 农村或农业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健全 | 第34页 |
(三) 现有法律规定内容的过于原则、操作性和协调性差 | 第34-35页 |
(四) 法律规定的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 第35页 |
(五) 法规规定下的管理手段较为单一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重构 | 第37-45页 |
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理念 | 第37-38页 |
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模式 | 第38-39页 |
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原则 | 第39-41页 |
(一) “共同负担为主,污染者负担为辅”原则 | 第39-40页 |
(二) “经济刺激为主,行政管制为辅”原则 | 第40页 |
(三) “生态补偿为主,生态税费为辅”原则 | 第40-41页 |
四、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设计 | 第41-45页 |
(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协调监督制度 | 第41-42页 |
(二) 建立清洁生产制度和农产品的环境标识制度 | 第42页 |
(三) 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和生态税费制度 | 第42-43页 |
(四) 建立科学的农业环境监测评估制度 | 第43页 |
(五) 建立农业生态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 第43-44页 |
(六)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