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气象行政执法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气象行政执法的特点与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1-18页
 一、气象行政执法的特点第11-13页
  (一) 气象行政执法主体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第11-12页
  (二) 气象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的双重性第12页
  (三) 气象行政执法对象的多样性第12-13页
  (四) 气象行政执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第13页
  (五) 气象行政执法目的的公益性第13页
  (六) 气象行政执法执行的依附性第13页
 二、研究气象行政执法的现实意义第13-16页
  (一) 气象行政执法趋利化现象严重第14-15页
  (二) 气象行政执法执行不到位第15-16页
 三、气象行政执法“善治”的需求第16-18页
第二章 气象行政执法之软法完善第18-28页
 一、气象软法存在的客观基础第18-20页
  (一) 弥补气象硬法刚性漏洞的需要第18-19页
  (二) 有效整合社会各群体对气象行政管理利益诉求的需要第19页
  (三) 回应型政府治理手段多元化的需要第19页
  (四) 节约气象行政管理成本的需要第19页
  (五) 促进气象法治目标的全面实现第19-20页
 二、气象软法的独特价值诉求第20-22页
  (一) 调和气象行政执法双重管理体制的矛盾第20页
  (二) 实现气象行业管理的协调和资源共享第20-21页
  (三) 气象行政执法趋利抑制第21页
  (四) 为气象行政执法开辟新的规制方式第21-22页
  (五) 为气象行政执法整合管理力第22页
 三、气象软法的框架分析第22-23页
 四、气象软法的完善与发展第23-28页
  (一) 建立气象软法与气象硬法的良性互补机制第23-24页
  (二) 建立气象软法合法性控制机制第24-26页
  (三)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几类气象软法创制重点的思考第26-28页
第三章 气象行政执法主体的完善第28-38页
 一、完善气象行政执法主体的时代背景第28-29页
  (一) 公共治理的崛起带来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变革第28页
  (二)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第28页
  (三) 事业单位改革第28-29页
 二、气象行政执法主体设置现状第29-31页
  (一) 领导体制第29-30页
  (二) 机构设置第30-31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1-33页
  (一) 双重领导体制制约现代气象行政执法的发展第31-32页
  (二) 政事企不分带来执法趋利问题第32页
  (三) 基层执法主体能力不足第32-33页
 四、完善气象行政执法主体的思考第33-38页
  (一) 外部组织结构构建第33-35页
  (二) 气象行政执法的软实力建设第35-38页
第四章 气象行政执法协助机制研究第38-44页
 一、建立气象行政执法协助机制的必要性第38-39页
 二、气象行政执法协助机制的可行性第39-41页
  (一) 气象行政执法协助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第39-40页
  (二) 气象行政执法协助机制建立的法律基础第40-41页
  (三) 气象行政执法协助机制建立的实践基础第41页
 三、完善气象行政执法协助机制的路径第41-44页
  (一) 通过立法建立完善的行政协助机制第41-42页
  (二) 通过行政合同建立和谐的外部协助机制第42-43页
  (三) 通过软法规则建立良性的内部协助机制第43-44页
第五章 公益诉讼与气象行政执法第44-54页
 一、公益诉讼基本理论第44-46页
  (一) 公益诉讼的概念第44页
  (二) 公益诉讼的特点第44-46页
  (三) 公益诉讼的功能第46页
 二、气象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理论的契合第46-48页
  (一) 气象行政执法程序性与公益诉讼理论的契合第46页
  (二) 气象行政执法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公益诉讼理论的契合第46页
  (三) 气象行政执法公益性与公益诉讼理论的契合第46-48页
 三、构建气象公益诉讼的几个重要问题第48-54页
  (一) 诉讼主体问题第48-51页
  (二) 诉讼范围第51页
  (三) 保护机制第51-52页
  (四) 实现路径第52-54页
结束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行政追偿制度研究
下一篇:从物权的角度看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权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