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闪存的数据库存储引擎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插图目录 | 第10-12页 |
表格目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动机 | 第13-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基于闪存的存储引擎框架 | 第17页 |
·更新迁移的B+树索引 | 第17页 |
·闪存上的海量数据并行扫描 | 第17-18页 |
·闪存与磁盘混合架构下的数据库系统 | 第18页 |
·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论文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基础知识与相关工作 | 第21-41页 |
·闪存芯片与闪存硬盘介绍 | 第21-24页 |
·闪存芯片简介 | 第21-23页 |
·闪存硬盘的结构与特征 | 第23-24页 |
·数据库引擎架构与I/O访问特征概述 | 第24-28页 |
·事务性存储引擎 | 第24-26页 |
·数据库应用类别与I/O特征 | 第26-28页 |
·闪存数据库相关研究概述 | 第28-34页 |
·基于闪存的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 | 第28-30页 |
·在数据库系统中直接利用闪存硬盘 | 第30-33页 |
·研究趋势和不足之处 | 第33-34页 |
·闪存硬盘的实际性能评测 | 第34-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面向闪存的存储引擎框架 | 第41-69页 |
·引言 | 第41页 |
·闪存数据库存储引擎的设计准则 | 第41-44页 |
·CRL的整体架构 | 第44-47页 |
·数据的物理组织格式 | 第45-46页 |
·关键技术 | 第46-47页 |
·支持部分解码的连续压缩算法 | 第47-52页 |
·设计目标和相关工作 | 第47-48页 |
·算法描述 | 第48-51页 |
·CEPD算法在CRL中的使用 | 第51-52页 |
·基于重做日志的多版本模型及实现 | 第52-59页 |
·CRL的多版本协议 | 第52-53页 |
·基于重做日志的多版本模型 | 第53-54页 |
·数据结构和算法 | 第54-59页 |
·延时成组物化 | 第59-63页 |
·物化操作的功能目标 | 第59-60页 |
·延时成组合并算法 | 第60-61页 |
·出错恢复 | 第61-63页 |
·当前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63-68页 |
·数据库体积 | 第63-64页 |
·访问性能估算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4章 更新迁移的树状索引 | 第69-89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研究动机和相关研究工作 | 第70-73页 |
·研究动机 | 第70-71页 |
·相关研究工作 | 第71-73页 |
·数据结构和关键算法 | 第73-79页 |
·UM-B+树的数据结构 | 第73-74页 |
·关键算法 | 第74-78页 |
·性能分析 | 第78-79页 |
·并发访问与恢复协议 | 第79-83页 |
·并发协议 | 第80-81页 |
·恢复协议 | 第81-83页 |
·实验与结果 | 第83-87页 |
·准备工作 | 第83-84页 |
·闪存模拟器上的测试 | 第84-86页 |
·真实闪存硬盘上的测试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5章 半共享模式的并行扫描 | 第89-107页 |
·引言 | 第89-90页 |
·海量数据并行扫描问题 | 第90-9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0-91页 |
·问题的形式化定义 | 第91-92页 |
·现有解决方案 | 第92-93页 |
·半共享扫描 | 第93-102页 |
·整体结构框架 | 第93-94页 |
·扫描调度 | 第94-96页 |
·扫描组选择与分裂 | 第96-98页 |
·I/O调度 | 第98-99页 |
·性能分析 | 第99-102页 |
·实验结果 | 第102-105页 |
·实验准备 | 第102页 |
·两条语句并发执行 | 第102-104页 |
·多条查询并发执行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6章 自调节复合存储模型 | 第107-121页 |
·引言 | 第107页 |
·复合存储的可行性 | 第107-108页 |
·自适应复合存储模型HY BRID | 第108-115页 |
·整体结构 | 第108-110页 |
·地址映射表 | 第110-111页 |
·统计信息 | 第111-114页 |
·内存占用分析 | 第114-115页 |
·故障恢复 | 第115页 |
·实验及性能评估 | 第115-118页 |
·实验准备 | 第115-116页 |
·实验结果 | 第116-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1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21-125页 |
·工作总结 | 第121-124页 |
·进一步研究及展望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