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53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群体感应概述 | 第12-14页 |
| ·种内的群体感应系统 | 第14-18页 |
| ·种间信号感应系统 | 第18-26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概述 | 第26-32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 | 第32-36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性因子的调控系统 | 第36-42页 |
| ·二元信号系统 | 第42-46页 |
| ·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 | 第46-4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48-5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51-53页 |
| 第2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LuxS/AI-2系统的调控 | 第53-87页 |
| ·引言 | 第53-54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68页 |
| ·实验结果 | 第68-81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含有LuxS且具有合成AI-2的功能 | 第68-69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受LuxS/AI-2调控的基因的寻找 | 第69-73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AI-2信号分子通过二元信号系统KdpDE调控荚膜多糖的转录 | 第73-76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二元信号系统KdpDE对荚膜多糖合成酶基因转录的调控 | 第76-77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二元信号系统KdpDE对荚膜多糖合成酶基因转录的调控模式 | 第77-79页 |
| ·LuxS/AI-2和KdpD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人全血中以及单核细胞U937中的存活率的影响 | 第79-81页 |
| ·讨论 | 第81-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