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6页 |
·引言 | 第17页 |
·淀粉粒研究简史 | 第17-21页 |
·淀粉的早期利用 | 第18页 |
·淀粉粒的形态学研究 | 第18-19页 |
·淀粉粒的生物化学研究 | 第19页 |
·淀粉粒的考古学研究 | 第19-21页 |
·淀粉粒的生物学 | 第21-25页 |
·淀粉粒的结构和成分 | 第21-23页 |
·淀粉粒的生物合成 | 第23页 |
·淀粉粒的晶体特性 | 第23-24页 |
·淀粉粒的糊化现象 | 第24-25页 |
·人类活动与淀粉粒的沉积机制 | 第25-26页 |
·淀粉粒分析方法概述 | 第26-31页 |
·实验室的建立 | 第26-27页 |
·古代淀粉粒取样方法 | 第27-29页 |
·样品的分离提纯和玻片标本的制备 | 第29-30页 |
·镜检 | 第30页 |
·形态描述、测量与分析 | 第30-31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第2章 现代淀粉粒对比标本形态研究 | 第36-75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淀粉粒形态的描述指标 | 第39-41页 |
·禾本科淀粉粒的形态研究 | 第41-56页 |
·小麦属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42-44页 |
·大麦属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44-46页 |
·燕麦属的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46-47页 |
·狗尾草属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47-49页 |
·黍属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49-51页 |
·高粱属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51-53页 |
·薏苡属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53-54页 |
·山羊草属淀粉粒特征 | 第54-55页 |
·雀麦属淀粉粒特征 | 第55页 |
·冰草属淀粉粒特征 | 第55-56页 |
·壳斗科淀粉粒形态研究 | 第56-61页 |
·栎属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56-58页 |
·栗属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58-59页 |
·青冈属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59-60页 |
·柯属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60页 |
·锥属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60-61页 |
·豆科淀粉粒形态研究 | 第61-64页 |
·薯蓣科淀粉粒形态研究 | 第64-66页 |
·其它科属淀粉粒形态研究 | 第66-69页 |
·荸荠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66-67页 |
·菱角的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67-68页 |
·磨芋的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68页 |
·芡实的淀粉粒形态特征 | 第68-69页 |
·对淀粉粒形态研究的一些认识 | 第69-70页 |
·关于复粒的定义 | 第69页 |
·关于驯化对淀粉粒大小的影响 | 第69-70页 |
·辅助鉴定指标 | 第70页 |
·淀粉粒种属鉴定能达到的水平 | 第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第3章 食物准备过程所致的淀粉粒形态变化 | 第75-91页 |
·前言 | 第75-76页 |
·食物加工与淀粉粒 | 第75页 |
·前人研究概述 | 第75-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6-78页 |
·浸泡实验 | 第76-77页 |
·臼捣和碾磨实验 | 第77页 |
·水煮实验 | 第77页 |
·焙烤和蒸馏 | 第77页 |
·面条水煮实验 | 第77页 |
·微生物作用 | 第77-78页 |
·结果 | 第78-88页 |
·浸泡实验结果 | 第78页 |
·臼捣和碾磨所造成的淀粉粒形貌变化 | 第78-80页 |
·水煮造成的淀粉粒形态变化 | 第80-85页 |
·焙烤造成的淀粉粒形态变化 | 第85-86页 |
·蒸馏后淀粉粒的形态变化 | 第86页 |
·面条水煮后淀粉粒的变化 | 第86-87页 |
·微生物作用所致淀粉粒形态变化 | 第87-88页 |
·结语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第4章 西山遗址出土器物表面淀粉残留物分析 | 第91-111页 |
·相关背景 | 第9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1-92页 |
·石器样品的取样 | 第91页 |
·陶器样品的取样 | 第91-92页 |
·样品的镜检 | 第92页 |
·现代对比标本库的建立 | 第9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2-105页 |
·石器样品淀粉残留物鉴定结果 | 第92-93页 |
·陶器样品淀粉残留物鉴定结果 | 第93-97页 |
·淀粉粒形态分析 | 第97-105页 |
·讨论和结论 | 第105-108页 |
·生计结构 | 第105-107页 |
·谷物加工 | 第107页 |
·器物功能及秦人祭祀用食物 | 第107-108页 |
·结语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第5章 笃忠遗址出土猪牙结石中淀粉粒的提取和鉴定 | 第111-122页 |
·引言 | 第111-112页 |
·遗址背景 | 第1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11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2-11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4-119页 |
·对笃忠猪食谱的认识 | 第119-120页 |
·相关问题的讨论 | 第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2页 |
第6章 对喇家遗址出土面条成分的再认识 | 第122-131页 |
·引言 | 第122页 |
·相关的模拟实验 | 第122-12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23页 |
·试制面条实验结果 | 第123页 |
·淀粉粒分析 | 第123-125页 |
·前人对喇家面条成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5-127页 |
·取样方法存在疑问 | 第125-126页 |
·糊化淀粉粒描述错误 | 第126页 |
·结论存在的问题 | 第126-127页 |
·讨论和结论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1页 |
第7章 结语 | 第131-136页 |
·论文小结 | 第131-13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