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论社会主义理想人格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导言第8-11页
 一、选题背景第8页
 二、研究现状第8-9页
 三、预期目标第9页
 四、研究方法第9-11页
第一章 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本质第11-22页
 第一节 理想人格概述第11-15页
  一、人格第11-12页
  二、理想人格第12-15页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本质第15-19页
  一、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本质是完全人格塑造第15-16页
  二、完全人格塑造的目的是建设完全的文明第16-19页
 第三节 新时期完全人格教育面临的挑战第19-21页
  一、全球化的挑战第19页
  二、知识经济的挑战第19-20页
  三、"一超独霸"的挑战第20页
  四、教育改革的挑战第20-21页
 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内容第22-28页
 第一节 协调性精神品质第22-24页
  一、协调性精神品质的内涵第22页
  二、协调性精神品质的意义第22-24页
 第二节 创造性精神品质第24-25页
  一、创造性精神品质的内涵第24页
  二、创造性精神品质的意义第24-25页
 第三节 进取性精神品质第25-26页
  一、进取性精神品质的内涵第25页
  二、进取性精神品质的意义第25-26页
 第四节 超越性精神品质第26-27页
  一、超越性精神品质的内涵第26页
  二、超越性精神品质的意义第26-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培养及其途径探索第28-50页
 第一节 童年期人格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培养第28-31页
  一、童年期人格发展的状况、特征及其重要意义第28-29页
  二、童年期的人格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第29-31页
 第二节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理想人格培养的必然要求第31-36页
  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提出第31-33页
  二、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情况与现状第33-36页
 第三节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培养及其途径探索第36-49页
  一、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培养的一般途径第36-40页
  二、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培养的具体环节第40-45页
  三、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培养的方法总结第45-49页
 小结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一、著作类第51-52页
 二、论文类第52-55页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与新加坡当代大学德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下一篇:中国当代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