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声纳波束形成新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立题意义 | 第12-13页 |
| ·高分辨成像声纳综述 | 第13-26页 |
| ·高分辨率成像声纳发展现状 | 第15-20页 |
| ·电子波束形成技术综述 | 第20-22页 |
| ·声透镜波束形成技术综述 | 第22-26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6-27页 |
| 第2章 收发正交多波束声成像技术研究 | 第27-51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双向多波束声纳系统基阵的构成 | 第27-29页 |
| ·发射阵的技术指标 | 第27-28页 |
| ·接收阵的技术指标 | 第28-29页 |
| ·双向多波束声纳系统软件算法结构 | 第29-38页 |
| ·常规电子波束形成算法 | 第29-31页 |
| ·波束形成算法设计 | 第31-37页 |
| ·系统软件在并行系统上的实现 | 第37-38页 |
| ·高分辨率三维数字多波束成像声纳实验系统设计 | 第38-44页 |
| ·实验系统硬件结构 | 第39-40页 |
| ·模拟信号调理通道的设计 | 第40-41页 |
|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41页 |
| ·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41-42页 |
| ·通信模块的设计 | 第42-43页 |
| ·水面显示系统的设计 | 第43-44页 |
| ·高分辨三维多波束成像声纳实验系统成像研究 | 第44-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3章 声透镜波束形成技术研究 | 第51-84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标量衍射理论 | 第51-55页 |
| ·亥姆霍兹方程 | 第51-52页 |
| ·格林定理 | 第52页 |
| ·亥姆霍兹积分定理 | 第52-55页 |
| ·平面屏幕衍射的基尔霍夫公式 | 第55-59页 |
| ·积分定理在计算衍射场中的应用 | 第55-56页 |
| ·基尔霍夫边界条件 | 第56-57页 |
| ·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 | 第57-59页 |
| ·声透镜系统的波束形成 | 第59-73页 |
| ·平面波通过平面孔径的衍射 | 第59-60页 |
| ·透镜声场聚焦计算的混合法 | 第60-61页 |
| ·混合法单透镜声场聚焦的数值计算 | 第61-64页 |
| ·透镜声场聚焦计算已有混合法的改进 | 第64-67页 |
| ·改进混合法波束形成仿真计算 | 第67-71页 |
| ·改进混合法与原有混合法波束形成的比较 | 第71-73页 |
| ·复合透镜波束形成技术研究 | 第73-83页 |
| ·复合透镜热稳定技术 | 第73页 |
| ·复合透镜消像差技术 | 第73-74页 |
| ·复合透镜变焦技术 | 第74页 |
| ·复合透镜"切趾"技术 | 第74-78页 |
| ·菲涅耳声透镜技术 | 第78-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4章 声图像信号转换技术研究 | 第84-100页 |
| ·引言 | 第84页 |
| ·声图像信号转换技术研究 | 第84-98页 |
| ·图像记录的分类 | 第84-86页 |
| ·声图像转换技术的发展 | 第86-88页 |
| ·模拟通道复用声图像转换技术 | 第88-91页 |
| ·CCD图像传感器技术 | 第91-96页 |
| ·CCD声图像转换系统设计 | 第96-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 第5章 透镜声纳试验系统的构成与实验研究 | 第100-109页 |
| ·透镜波束形成实验 | 第100-102页 |
| ·一个二维透镜成像声纳实验接收系统的实现 | 第102-105页 |
| ·信号处理子模块的结构 | 第103页 |
| ·控制模块的结构 | 第103-104页 |
| ·显控系统的结构 | 第104-105页 |
| ·透镜成像声纳成像实验 | 第105-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 结论 | 第109-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
| 致谢 | 第118-119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