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等离子体极化光谱诊断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ICF 基本思想及其聚爆诊断的一般要求 | 第11-13页 |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3页 |
| ·极化光谱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极化光谱学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极化光谱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2 激光等离子体光谱极化机理及极化度算法研究 | 第18-35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极化机理 | 第18-21页 |
| ·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 第18-19页 |
| ·电子与离子的碰撞 | 第19-21页 |
| ·极化光谱极化度算法模型 | 第21-34页 |
| ·斯托克斯参量法极化模型 | 第22-27页 |
| ·磁支级原子动力学模型 | 第27-31页 |
| ·布居排列碰撞辐射模型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3 修正双晶综合极化光谱诊断方法研究 | 第35-45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极化光谱诊断方法简介 | 第35-36页 |
| ·布儒斯特定律 | 第36-39页 |
| ·极化光谱双晶诊断法 | 第39-43页 |
| ·等光程双晶技术测量法 | 第39-41页 |
| ·全偏振角双晶技术测量法 | 第41-43页 |
| ·修正双晶综合测量法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4 晶体对 X 射线的衍射理论及实验 | 第45-55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晶体对X 射线的衍射原理 | 第45-46页 |
| ·决定晶体性能的基本参数 | 第46-50页 |
| ·晶面间距 | 第46-47页 |
| ·半高宽度、峰值衍射本领和积分反射系数 | 第47-49页 |
| ·晶体表面处理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常用的分光晶体及其特性 | 第50-51页 |
| ·极化谱仪的备选晶体衍射实验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5 正交双晶极化谱仪研制 | 第55-69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极化谱仪总体设计方案 | 第55-56页 |
| ·正交双晶光路设计 | 第56-57页 |
| ·晶体基底制作 | 第57页 |
| ·晶体分析器制作 | 第57-63页 |
| ·平面晶体分析器 | 第58-59页 |
| ·椭圆弯晶分析器 | 第59-61页 |
| ·球面弯晶分析器 | 第61-63页 |
| ·滤片 | 第63-64页 |
| ·光谱探测器 | 第64-68页 |
| ·X 射线胶片相机 | 第64-65页 |
| ·X 射线成像板 | 第65-67页 |
| ·IP 成像与X 射线胶片成像的比较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6 极化光谱实验及诊断研究 | 第69-92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瞄准试验 | 第69-71页 |
| ·实验步骤 | 第69-70页 |
| ·实验结果 | 第70-71页 |
| ·20 焦耳激光装置上的极化实验及诊断分析 | 第71-86页 |
| ·激光参数 | 第71-72页 |
| ·试验布局 | 第72页 |
| ·谱线测量及极化度计算 | 第72-82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2-86页 |
| ·激光等离子体密度诊断 | 第86-89页 |
| ·类氦共振线和互组合线相对强度比测量密度法 | 第86-88页 |
| ·等离子体实验密度计算 | 第88-89页 |
| ·激光等离子体X 射线极化度与密度的关系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2-95页 |
| ·主要结论 | 第92-93页 |
|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93-94页 |
| ·后记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7页 |
| 附录 | 第107-108页 |
|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7-108页 |
|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目录 | 第108页 |
| C. 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