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导论 课堂情绪管理:由"他控"转向"自调" | 第10-26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三) 相关研究 | 第12-23页 |
(四)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23-24页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26页 |
一、课堂情绪管理的问题审视 | 第26-40页 |
(一) 调查过程与方法 | 第26-27页 |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三) 小结 | 第38-40页 |
二、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的精神实质 | 第40-46页 |
(一) 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的内涵 | 第40-43页 |
(二) 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的特点 | 第43-44页 |
(三) 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的意义 | 第44-46页 |
三、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的模式构建 | 第46-70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46-54页 |
(二) 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模式 | 第54-70页 |
四、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的实施策略 | 第70-74页 |
(一) 凸显课堂情绪管理主体参与的高效性 | 第70页 |
(二) 实现课堂情绪互动的动态性 | 第70-72页 |
(三) 促成课堂情绪结果的平衡性 | 第72-73页 |
(四) 实现社会情绪分享的开放性 | 第73-74页 |
五、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的测评技术 | 第74-80页 |
(一) 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的评价功能 | 第74-75页 |
(二) 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评价的原则 | 第75-76页 |
(三) 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的评价方法 | 第76-80页 |
六、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的实证研究 | 第80-94页 |
(一) 实验设计 | 第80-81页 |
(二)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1-84页 |
(三) 讨论 | 第84-89页 |
(四) 结论与启示 | 第89-94页 |
结束语: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一种"自调"式课堂管理 | 第94-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附录 | 第105-113页 |
后记 | 第113-115页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