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湖流域两种典型生态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不同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 | 第11-13页 |
·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3-15页 |
·叶绿素荧光研究进展 | 第15页 |
·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因子模型研究以及模拟 | 第15-16页 |
·物质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限制作用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气候特点 | 第19页 |
·土壤概况 | 第19-20页 |
·植被概况 | 第20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实验设计 | 第21页 |
·野外数据观测 | 第21-22页 |
·叶片光合性质的测定 | 第21页 |
·微气象条件的测定 | 第21-22页 |
·土壤和农作物的采样 | 第22页 |
·室内实验分析 | 第22-25页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2-24页 |
·叶片生理指标及抗逆指标的测定 | 第24-25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农田生态系统的光合特性 | 第26-51页 |
·不同农作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6-51页 |
·材料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8页 |
·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光响应曲线、CO_2 响应曲线的测定 | 第27页 |
·叶片含水量及不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农作物光合产物的分配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51页 |
·不同季节不同农作物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 | 第28-36页 |
·叶片的光响应曲线 | 第36-39页 |
·叶片的CO_2 响应曲线 | 第39-40页 |
·叶片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40-47页 |
·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各因子主成分分析 | 第47-48页 |
·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各因子逐步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农作物叶片水分利用率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非农田生态系统的光合特性 | 第51-65页 |
·非农作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51-65页 |
·材料选取 | 第51页 |
·测定方法 | 第51-52页 |
·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 | 第51页 |
·光响应曲线、CO_2 响应曲线的测定 | 第51-52页 |
·叶片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52页 |
·非农作物光合产物的分配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5页 |
·芦苇叶片光合速率日、季节变化 | 第52-55页 |
·芦苇叶片光合速率随光的响应曲线 | 第55-57页 |
·芦苇叶片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57-60页 |
·芦苇净光合速率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 第60-62页 |
·芦苇净光合速率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 第62-63页 |
·芦苇叶片水分利用率 | 第63-65页 |
第五章 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的光合特性比较 | 第65-73页 |
·相同季节农作物与非农作物的比较 | 第65-69页 |
·相同月份农作物和非农作物光合速率的比较 | 第65-67页 |
·6 月份棉花和芦苇净光合速率的比较 | 第65-66页 |
·9 月份棉花和芦苇净光合速率的比较 | 第66-67页 |
·相同月份农作物和非农作物生理指标的比较 | 第67-69页 |
·对影响因子响应研究比较 | 第69-73页 |
·对气孔导度的响应 | 第69页 |
·对温度的响应 | 第69-70页 |
·对土壤各指标的响应 | 第70-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6页 |
·光合特性日变化 | 第73-74页 |
·影响光合日变化的因素 | 第74-75页 |
·生理指标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