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油田民南区块低渗透储层精细解释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9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0-11页 |
·低渗透油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划分方法、标准和依据 | 第11-12页 |
·低渗透储层的成因 | 第12-13页 |
·低渗透储层主要地质特征 | 第13页 |
·低渗透储层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岩性测井评价现状 | 第13-14页 |
·物性测井评价现状 | 第14-15页 |
·储层参数解释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和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油田基本地质特征 | 第19-25页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9-20页 |
·研究区沉积背景 | 第20-21页 |
·研究区构造背景 | 第21-22页 |
·研究区储层及油、气、水性质 | 第22-23页 |
·研究区勘探开发简况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研究 | 第25-31页 |
·区域低渗透简述 | 第25页 |
·储层特征分析 | 第25-27页 |
·物性特征 | 第25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5-26页 |
·孔隙类型 | 第26-27页 |
·特低渗透成因及影响因素 | 第27-31页 |
·沉积作用对特低渗透成因的影响 | 第27-29页 |
·成岩作用对特低渗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第31-36页 |
·储层岩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 | 第31-32页 |
·储层物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 | 第32-34页 |
·储层电性特征 | 第34-35页 |
·储层物性、电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 第36-54页 |
·测井数据库的建立 | 第36页 |
·测井资料预处理 | 第36-38页 |
·平滑滤波 | 第36-37页 |
·井眼环境影响的校正 | 第37页 |
·岩心数据的深度匹配 | 第37页 |
·测井资料标准化 | 第37-38页 |
·泥质含量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自然伽马测井求取泥质含量 | 第38页 |
·自然电位测井求取泥质含量 | 第38-39页 |
·中子测井求取泥质含量 | 第39页 |
·声波测井求取泥质含量 | 第39页 |
·适合研究区的泥质含量计算 | 第39-40页 |
·孔隙度模型 | 第40-45页 |
·储层骨架参数计算低渗透储层孔隙度 | 第40-41页 |
·中子-密度交会计算孔隙度 | 第41-42页 |
·声波测井计算储层孔隙度 | 第42-43页 |
·成像测井计算孔隙度 | 第43页 |
·核磁共振测井提供各类孔隙度 | 第43-44页 |
·适合研究区的计算孔隙度方法 | 第44-45页 |
·渗透率模型 | 第45-48页 |
·测井方法计算饱和度 | 第48-54页 |
·阿尔奇公式 | 第48-49页 |
·泥质校正后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 | 第49-50页 |
·泥质校正后阿尔奇公式各参数的确定 | 第50-54页 |
第六章 实际资料处理及模型精度验证 | 第54-57页 |
·泥质含量模型精度分析 | 第55页 |
·孔隙度模型精度分析 | 第55-56页 |
·渗透率解释模型精度 | 第56-5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详细摘要 | 第63-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