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乌尔逊凹陷北部地区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7页
 1 研究区勘探现状第9页
 2 层序地层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3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4-16页
 4 主要工作量第16-17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7-22页
   ·研究区概况第17页
   ·区域地层特征第17-18页
   ·区域构造背景第18-22页
第二章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第22-44页
   ·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第22-24页
   ·超层序顶底界面识别第24-30页
     ·超层序顶底界面识别方法第24-25页
     ·超层序顶底界面特征第25-30页
   ·超层序内部四级层序及体系域的划分与识别第30-35页
     ·体系域界面及四级层序界面识别方法第30页
     ·超层序内部四级层序划分与对比第30-35页
   ·超层序内部体系域界面特征第35-38页
   ·超层序内部四级层序联井特征第38-39页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第39-41页
   ·层序控制因素第41-44页
第三章 大磨拐河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第44-71页
   ·大磨拐河组地层沉积体系类型第44-51页
     ·曲流河三角洲相第44-46页
     ·辫状河三角洲体系第46-47页
     ·扇三角洲第47页
     ·网状河三角洲第47-50页
     ·湖泊体系第50-51页
   ·联井沉积微相分析第51-54页
     ·铜7~铜4 井沉积微相联井对比剖面特征第51-53页
     ·乌3~苏211 井沉积微相联井对比剖面特征第53-54页
   ·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第54-68页
     ·低水位体系域第55页
     ·水进体系域第55-56页
     ·高水位体系域早期第56-59页
     ·高水位体系域中期第59-61页
     ·高水位体系域晚期第61-68页
   ·沉积演化史分析第68-71页
第四章 大磨拐河组地层砂体展布与圈闭预测第71-80页
   ·大磨拐河组各层序砂体平面分布特征第71-72页
   ·大磨拐河组各层序岩性圈闭预测第72-73页
   ·大磨拐河组层序界面主要构造圈闭特征第73-80页
     ·圈闭基本特征第73-75页
     ·主要圈闭带特征第75-80页
第五章 生储盖特征分析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第80-84页
   ·生储盖特征分析第80-82页
     ·烃源岩特征第80页
     ·储盖组合及储层物性特征第80-82页
   ·有利区带预测第82-84页
     ·不同组合中的有利区带第82页
     ·有利目标区选择第82-84页
结论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详细摘要第91-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溢气型同轴线相位法找水仪含水率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新民油田民南区块低渗透储层精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