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1页 |
1.1 弓形虫及弓形虫病简述 | 第14-15页 |
1.1.1 弓形虫 | 第14页 |
1.1.2 弓形虫病及危害 | 第14-15页 |
1.2 CRISPR/Cas9介导的弓形虫基因编辑技术 | 第15-16页 |
1.3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s)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1 致密颗粒及致密颗粒蛋白 | 第16-17页 |
1.3.2 已知的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第17-18页 |
1.4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8(ROP18) | 第18页 |
1.5 弓形虫疫苗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5.1 灭活疫苗 | 第18-19页 |
1.5.2 减毒或弱毒疫苗 | 第19页 |
1.5.3 核酸疫苗 | 第19页 |
1.5.4 亚单位疫苗 | 第19-20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弓形虫GR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和表型分析 | 第21-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9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2.1.2 虫株与细胞 | 第21页 |
2.1.3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2页 |
2.1.5 17种GRA基因敲除质粒的构建 | 第22-25页 |
2.1.6 DHFR抗性片段的扩增 | 第25-26页 |
2.1.7 GRA基因敲除株的构建及筛选 | 第26-27页 |
2.1.8 阳性单克隆虫株的鉴定 | 第27-29页 |
2.1.9 噬斑实验 | 第29页 |
2.1.10 逸出实验 | 第29页 |
2.1.11 小鼠毒力实验 | 第29页 |
2.2 结果 | 第29-33页 |
2.2.1 弓形虫RH株 GRA敲除虫株的构建 | 第29-30页 |
2.2.2 噬斑实验 | 第30-31页 |
2.2.3 逸出实验 | 第31-32页 |
2.2.4 小鼠毒力实验 | 第32-33页 |
2.3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弓形虫RH株和Pru株GRA12缺失株及回补株的构建和表型分析 | 第34-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3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3.1.2 虫株与细胞 | 第34页 |
3.1.3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4页 |
3.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4-35页 |
3.1.5 GRA12抗性片段和敲除质粒的构建 | 第35-38页 |
3.1.6 弓形虫RHΔGRA12和PruΔGRA12虫株的构建与筛选 | 第38页 |
3.1.7 RHΔGRA12和PruΔGRA12阳性单克隆虫株的鉴定 | 第38-40页 |
3.1.8 弓形虫GRA12 回补(ΔGRA12C)质粒的构建 | 第40-41页 |
3.1.9 弓形虫ΔGRA12C虫株的构建、筛选及鉴定 | 第41-42页 |
3.1.10 噬斑实验 | 第42页 |
3.1.11 胞内增殖实验 | 第42页 |
3.1.12 小鼠毒力实验 | 第42-43页 |
3.2 结果 | 第43-50页 |
3.2.1 弓形虫RH株和Pru株 GRA12敲除及回补虫株的构建 | 第43-46页 |
3.2.2 噬斑实验 | 第46-48页 |
3.2.3 胞内增殖实验 | 第48页 |
3.2.4 小鼠毒力实验 | 第48-50页 |
3.3 讨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弓形虫ROP18和GRA12双敲除株的构建及免疫保护力评价 | 第51-6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51页 |
4.1.2 虫株与细胞 | 第51页 |
4.1.3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51页 |
4.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51页 |
4.1.5 ROP18抗性片段和敲除质粒的构建 | 第51-52页 |
4.1.6 ROP18敲除虫株的构建及筛选 | 第52-53页 |
4.1.7 阳性单克隆虫株的鉴定 | 第53页 |
4.1.8 RHΔROP18虫株毒力检测 | 第53页 |
4.1.9 ROP18和GRA12双敲除虫株的构建及筛选 | 第53页 |
4.1.10 ROP18和GRA12双敲除虫株的鉴定 | 第53-54页 |
4.1.11 噬斑实验 | 第54页 |
4.1.12 RHΔROP18ΔGRA12虫株毒力检测 | 第54页 |
4.1.13 免疫保护力实验 | 第54页 |
4.2 结果 | 第54-59页 |
4.2.1 ROP18敲除虫株的鉴定 | 第54-55页 |
4.2.2 RHΔROP18虫株毒力检测 | 第55页 |
4.2.3 ROP18和GRA12双敲除虫株的鉴定 | 第55-57页 |
4.2.4 噬斑实验 | 第57-58页 |
4.2.5 RHΔROP18ΔGRA12虫株毒力检测 | 第58页 |
4.2.6 免疫保护力实验 | 第58-59页 |
4.3 讨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