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其处理核黄素废水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23页
    1.1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第12-20页
        1.1.1 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性第12-13页
        1.1.2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第13-15页
        1.1.3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5-18页
        1.1.4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第18-20页
    1.2 核黄素废水概述第20-21页
        1.2.1 核黄素废水的特点第20页
        1.2.2 核黄素废水的处理方法第20-21页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1-22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2.1 试验装置第23-24页
    2.2 试验仪器第24页
    2.3 分析项目和测定方法第24-26页
        2.3.1 常规水质分析方法第24-25页
        2.3.2 污泥性质分析方法第25-26页
3 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性能研究第26-47页
    3.1 接种污泥及进水水质第26-27页
        3.1.1 接种污泥及试验材料第26页
        3.1.2 进水水质第26-27页
    3.2 试验方案第27页
    3.3 培养过程中污泥的形态及理化性质变化情况分析第27-37页
        3.3.1 污泥形态变化情况第27-29页
        3.3.2 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第29-31页
        3.3.3 污泥浓度与沉降性能第31-33页
        3.3.4 污泥粒径分布与颗粒化程度第33-36页
        3.3.5 胞外多聚物(EPS)含量变化第36-37页
    3.4 培养过程中污泥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第37-42页
        3.4.1 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对COD的去除第37-39页
        3.4.2 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对氮的去除第39-41页
        3.4.3 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对TP的去除第41-42页
    3.5 典型SBR运行周期内污染物降解规律第42-44页
    3.6 污泥颗粒化机理的探讨第44-45页
    3.7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核黄素废水的研究第47-66页
    4.1 接种污泥及进水水质第47页
    4.2 试验方案第47页
    4.3 核黄素废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驯化第47-53页
        4.3.1 污泥形态、MLSS及SVI的变化情况分析第48-49页
        4.3.2 污泥中EPS含量变化情况分析第49-50页
        4.3.3 颗粒污泥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第50-53页
    4.4 不同C/N比条件下对AGS处理核黄素废水的影响第53-59页
        4.4.1 不同C/N比条件下污泥形态、MLSS及 SVI变化情况分析第54-55页
        4.4.2 不同C/N比条件下污泥中EPS含量变化情况分析第55页
        4.4.3 不同C/N比条件下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第55-59页
    4.5 不同COD负荷条件下对AGS处理核黄素废水的影响第59-64页
        4.5.1 不同COD负荷条件下污泥形态MLSS及 SVI变化情况分析第59-60页
        4.5.2 不同COD负荷条件下污泥中EPS含量变化情况分析第60-61页
        4.5.3 不同COD负荷条件下对污染物去除的效果影响第61-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结论与建议第66-69页
    5.1 结论第66-67页
    5.2 建议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个人简介第74-75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研究项目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起飞爬升阶段尾流分析的飞机安全间隔模型研究
下一篇:航空通信系统基于先验信息的信道估计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