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第3-6页 |
中英文缩略语 | 第6-7页 |
摘要 | 第7-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前言 | 第18-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第一部分 黄芩苷联合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体外研究 | 第28-61页 |
引言 | 第28-3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8页 |
结果 | 第38-43页 |
讨论 | 第43-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二部分 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动物体内模型 | 第61-81页 |
引言 | 第61-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9页 |
结果 | 第69-73页 |
讨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三部分 黄芩苷联合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体内研究 | 第81-106页 |
引言 | 第81-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9页 |
结果 | 第89-97页 |
讨论 | 第97-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全文总结 | 第106-107页 |
综述 | 第10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8页 |
致谢 | 第138-1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