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生物学论文

海洋曲霉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簇异源表达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一览表第10-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32页
    1.1 引言第17-18页
    1.2 海洋曲霉属真菌天然产物概述第18-25页
        1.2.1 生物碱类第18-19页
        1.2.2 聚酮类第19-20页
        1.2.3 内脂类第20-22页
        1.2.4 环肽类第22页
        1.2.5 甾体类第22-23页
        1.2.6 醚类第23-24页
        1.2.7 萜类第24-25页
    1.3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发现策略第25-30页
        1.3.1 传统天然产物发现方法第26-27页
            1.3.1.1 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第26页
            1.3.1.2 培养条件的改变(OSMAC策略)第26页
            1.3.1.3 微生物共培养第26-27页
            1.3.1.4 高通量筛选技术第27页
        1.3.2 基因组信息指导下天然产物的发现方法第27-30页
            1.3.2.1 转录因子调控第27-28页
            1.3.2.2 靶向基因组挖掘第28页
            1.3.2.3 表观遗传调控第28页
            1.3.2.4 基因簇异源表达第28-30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0-32页
第2章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2-38页
    2.1 天然产物研究的实验仪器、材料及培养基第32-34页
        2.1.1 实验仪器第32-33页
        2.1.2 实验材料第33页
        2.1.3 培养基配制第33-34页
    2.2 基因簇异源表达研究的仪器、试剂及培养基第34-38页
        2.2.1 主要实验仪器第34-35页
        2.2.2 培养基及缓冲液第35-37页
        2.2.3 主要生物学试剂第37-38页
第3章 海蟑螂肠道内生真菌Z4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第38-75页
    3.1 实验部分第38-42页
        3.1.1 真菌来源及鉴定第38页
        3.1.2 真菌发酵培养第38-40页
        3.1.3 发酵提取物的分离纯化第40-42页
    3.2 化合物结构解析第42-71页
        3.2.1 化合物名称编号和结构第42-45页
        3.2.2 化合物结构解析第45-69页
        3.2.3 Mosher反应第69页
        3.2.4 理化性质第69-71页
    3.3 化合物活性测试第71-73页
        3.3.1 抑菌活性第71页
        3.3.2 细胞毒活性第71-72页
        3.3.3 神经保护活性第72-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4章 海蟑螂肠道内生真菌Z3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第75-99页
    4.1 实验部分第75-77页
        4.1.1 真菌来源及鉴定第75页
        4.1.2 真菌发酵培养及化合物分离纯化第75-77页
    4.2 化合物结构解析第77-97页
        4.2.1 化合物名称编号和结构第77-80页
        4.2.2 化合物结构解析第80-96页
        4.2.3 Marfey反应第96页
        4.2.4 理化性质第96-97页
    4.3 化合物活性测试第97页
        4.3.1 抑菌活性第97页
        4.3.2 细胞毒活性第97页
        4.3.3 神经保护活性第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5章 海蟑螂内生真菌Z5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合成基因簇异源表达研究第99-135页
    5.1 真菌Z5发酵、化合物纯化及结构鉴定第100-109页
        5.1.1 真菌来源及鉴定第100页
        5.1.2 真菌发酵培养第100-101页
        5.1.3 发酵提取物的分离纯化第101-103页
        5.1.4 化合物名称编号和结构解析第103-109页
            5.1.4.1 化合物名称编号和结构第103-104页
            5.1.4.2 化合物结构解析第104-109页
            5.1.4.3 理化性质第109页
    5.2 基因簇Cluster 24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09-113页
        5.2.1 基因簇骨架蛋白g8094_970AA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09-112页
        5.2.2 Cluster 24中各基因功能预测第112-113页
    5.3 基因簇Cluster 24克隆与质粒构建第113-123页
        5.3.1 菌株及质粒第113-114页
        5.3.2 实验方法第114-117页
            5.3.2.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第114-115页
            5.3.2.2 酶切体系第115页
            5.3.2.3 酵母菌落PCR第115页
            5.3.2.4 大肠杆菌菌落PCR第115-116页
            5.3.2.5 酵母同源重组第116页
            5.3.2.6 大肠杆菌转化第116-117页
        5.3.3 结果与分析第117-123页
            5.3.3.1 质粒pXYL1-gpdAp-g8094的构建第117-118页
            5.3.3.2 质粒pXYL2-AMA1-Ribo-yA-g8094-modifying genes的构建第118-119页
            5.3.3.3 质粒pXYL3-AMA1-pyrG-wA-unknown genes的构建第119-121页
            5.3.3.5 质粒pXYL5-AMA1-Ribo-yA-gpdAp-g8094-modifying的构建第121-122页
            5.3.3.6 Cassette pXYL6-G418-alcAp-g8094的构建第122-123页
    5.4 基因簇Cluster 24的异源表达与产物分析第123-133页
        5.4.1 菌株及质粒第123页
        5.4.2 实验方法第123-127页
            5.4.2.1 真菌Z5及构巢曲霉基因组提取第123-124页
            5.4.2.2 构巢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实验第124-125页
            5.4.2.3 真菌Z5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实验第125页
            5.4.2.4 曲霉属真菌RNA提取第125页
            5.4.2.5 反转录及RT-PCR第125-126页
            5.4.2.6 转化菌株发酵、萃取及产物分析第126-127页
        5.4.3 结果与分析第127-133页
            5.4.3.1 gpdAp-g8094在构巢曲霉wA位点整合异源表达第127-129页
            5.4.3.2 基因簇cluster 24构巢曲霉异源表达菌株的构建及产物分析第129-131页
            5.4.3.3 真菌Z5突变株的构建与产物分析第131-133页
    5.5 小结与讨论第133-13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35-139页
    6.1 全文总结第135-137页
    6.2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第137页
    6.3 展望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0页
附录第150-223页
作者简历第223页

论文共2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秋水仙碱位点抑制剂(CBSIs)的构效关系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下一篇:黄芩苷联合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体内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