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21页 |
·选题说明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研究贡献 | 第19-21页 |
第2章 关于企业工资的决定:从新古典到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38页 |
·新古典企业理论 | 第21-23页 |
·基本分析框架 | 第21-22页 |
·不同竞争市场中企业工资的决定 | 第22-23页 |
·新古典人力资本理论 | 第23-28页 |
·职业培训投资及其均衡条件 | 第24-25页 |
·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工资决定 | 第25-27页 |
·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一个说明 | 第27-28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8-38页 |
·企业的合约网观点 | 第29-30页 |
·委托—代理理论中企业工资的决定 | 第30-38页 |
第3章 不完全合约与敲竹杠问题 | 第38-55页 |
·从完全合约到不完全合约 | 第38-39页 |
·产品市场中不完全合约与纵向一体化 | 第39-47页 |
·不完全合约与敲竹杠模型 | 第39-41页 |
·产品合约中的敲竹杠与纵向一体化 | 第41-43页 |
·广义不完全合约理论:多个视角 | 第43-47页 |
·雇佣合约与敲竹杠问题 | 第47-55页 |
·企业:雇佣合约对产品合约的替代 | 第47页 |
·雇佣合约的特性与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 | 第47-50页 |
·ILM理论与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 | 第50-53页 |
·不同工资合约形式的界定 | 第53-55页 |
第4章 灵活工资合约:个人工资谈判 | 第55-65页 |
·传统的投资博弈:投资的无效率 | 第55-58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55-56页 |
·社会最优投资 | 第56-57页 |
·敲竹杠:投资的无效率 | 第57-58页 |
·基于公平心理偏好的投资博弈:敲竹杠问题的一个行为解决 | 第58-65页 |
·沉没成本决策无关性原理的重新审视 | 第59-60页 |
·引入公平心理偏好的敲竹杠模型 | 第60-63页 |
·结论分析 | 第63-65页 |
第5章 固定工资合约Ⅰ:晋升层级制 | 第65-95页 |
·固定工资合约与再谈判 | 第66-70页 |
·再谈判与工资刚性 | 第66-68页 |
·固定工资合约模型 | 第68-70页 |
·雇员层级制——更为复杂的固定工资合约 | 第70-76页 |
·晋升用于工作配置的研究 | 第71-73页 |
·晋升用于努力激励的研究 | 第73-74页 |
·晋升用于技能获得激励的研究 | 第74-76页 |
·双重层级结构与雇员技能获得:基于声誉的关系合约的引入 | 第76-95页 |
·对双重层级结构的说明 | 第76-78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78-81页 |
·只存在垂直晋升层级的情况 | 第81-83页 |
·水平晋升层级的引入:基于声誉的关系合约 | 第83-93页 |
·结论分析 | 第93-95页 |
第6章 固定工资合约Ⅱ:集体谈判 | 第95-121页 |
·集体谈判的趋势 | 第95-100页 |
·谈判的层次:企业或工厂层次的趋势 | 第95-98页 |
·谈判范围的扩大 | 第98-100页 |
·集体谈判与晋升制度安排 | 第100-110页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102-105页 |
·雇员的工作变动决策 | 第105-110页 |
·结论分析 | 第110页 |
·工会与稳定雇佣关系的形成:历史的经验 | 第110-114页 |
·集体谈判与“X-效率” | 第114-121页 |
第7章 企业层级结构与工资政策的经验研究 | 第121-141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121-122页 |
·成熟市场经济中某企业的研究 | 第122-129页 |
·企业的层级结构 | 第122-125页 |
·企业的工资政策 | 第125-129页 |
·中国某企业的研究 | 第129-141页 |
·企业的层级结构与工资政策 | 第129-134页 |
·某一代表性部门雇员的晋升路径分析 | 第134-141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6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141-144页 |
·研究结论 | 第141-142页 |
·研究启示 | 第142-144页 |
·研究空间展望 | 第144-146页 |
博士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62页 |
后记 | 第162-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