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磷脂包被可降解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13-23页 |
1 引言 | 第1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3-16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13-14页 |
2.2 可降解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制备 | 第14页 |
2.3 磷脂包被纳米粒的制备 | 第14-15页 |
2.4 纳米粒的表征 | 第15页 |
2.5 可降解性质的评价 | 第15页 |
2.6 体外安全性评价 | 第15-1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6-22页 |
3.1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HMSN的制备和表征 | 第16-20页 |
3.2 磷脂包被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dHMLB的制备和表征 | 第20-2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不同性质药物的共包载与纳米粒的体内外行为评价 | 第23-34页 |
1 引言 | 第2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 纳米粒的氨基化修饰 | 第24页 |
2.3 载药纳米粒的制备 | 第24页 |
2.4 体外释放行为评价 | 第24-25页 |
2.5 纳米粒体内分布研究 | 第25-26页 |
2.6 载药纳米粒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3.1 纳米粒的氨基化修饰与载药能力 | 第26-28页 |
3.2 载药纳米粒的体外累计释放结果 | 第28-29页 |
3.3 体内分布行为 | 第29-30页 |
3.4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0-3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载药纳米粒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体内效果研究 | 第34-45页 |
1 引言 | 第3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34-35页 |
2.2 肿瘤抑制效果研究 | 第35-36页 |
2.3 安全性评价 | 第36页 |
2.4 肿瘤肺转移抑制效果研究 | 第3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3.1 联用剂量的摸索 | 第37-38页 |
3.2 肿瘤抑制效果评价 | 第38-40页 |
3.3 安全性评价 | 第40-42页 |
3.4 肺转移抑制效果评价 | 第42-4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载药纳米粒抗肿瘤的免疫机制研究 | 第45-53页 |
1 引言 | 第4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2.2 肿瘤微环境淋巴细胞的提取 | 第46页 |
2.3 淋巴细胞的流式分析 | 第46-47页 |
2.4 免疫荧光分析 | 第47页 |
2.5 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4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3.1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调节 | 第47-50页 |
3.2 细胞因子的表达 | 第50-5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综述 | 第6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附录1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