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闪烧制备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7页
    1.1 引言第7-8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8-13页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概况第8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8-10页
        1.2.3 常见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第10-13页
    1.3 LiNi_(1/3)Co_(1/3)Mn_(1/3)O_2研究进展第13-18页
        1.3.1 LiNi_(1/3)Co_(1/3)Mn_(1/3)O_2的结构特点第13-16页
        1.3.2 三元材料传统制备方法第16-18页
    1.4 闪烧技术简介第18-25页
        1.4.1 闪烧实验基本参数第19-21页
        1.4.2 闪烧应用材料体系第21-23页
        1.4.3 闪烧机理分析第23-25页
    1.5 研究内容及目的第25-27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第27-33页
    2.1 实验原料第27页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7-28页
    2.3 LiNi_(1/3)Co_(1/3)Mn_(1/3)O_2前驱体粉末制备流程第28-29页
    2.4 闪烧样品制备第29-30页
    2.5 闪烧实验参数选取第30页
    2.6 材料表征测试方法第30-32页
        2.6.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0-31页
        2.6.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1页
        2.6.3 粒度分析第31-32页
        2.6.4 热重分析(TG)第32页
    2.7 电池组装与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2-33页
第三章 LiNi_(1/3)Co_(1/3)Mn_(1/3)O_2的闪烧制备及性能研究第33-49页
    3.1 LiNi_(1/3)Co_(1/3)Mn_(1/3)O_2凝胶烘干温度对前驱体粉末成分的影响第33-34页
    3.2 烧结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34-36页
    3.3 收缩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36-37页
    3.4 闪烧通电保持时间对LiNi_(1/3)Co_(1/3)Mn_(1/3)O_2物相及结构的影响第37-38页
    3.5 闪烧电流对LiNi_(1/3)Co_(1/3)Mn_(1/3)O_2物相及结构的影响第38-39页
    3.6 黑体公式应用及验证第39-42页
    3.7 LiNi_(1/3)Co_(1/3)Mn_(1/3)O_2烧结产物微观形貌及粒度分析第42-44页
    3.8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4-49页
第四章 结论第49-51页
致谢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高中生自主学习现状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S中学为例
下一篇:韩国“CPIK项目”高中汉语“双人双语”协作教学模式探析--以忠清南道礼山女子高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