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语 | 第14-15页 |
前言 | 第15-19页 |
研究背景、成果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7-19页 |
一、nRIC对大鼠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研究 | 第19-31页 |
1.1 材料和方法 | 第19-23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1.1.3 药品和试剂 | 第19-20页 |
1.1.4 实验器材与耗材 | 第20页 |
1.1.5 液体配制 | 第20页 |
1.1.6 实验模型建立 | 第20-21页 |
1.1.7 实验分组 | 第21页 |
1.1.8 观测指标 | 第21-23页 |
1.1.9 统计学方法 | 第23页 |
1.2 结果 | 第23-31页 |
1.2.1 冠状动脉结扎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 第23-24页 |
1.2.2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大体形态的改变 | 第24页 |
1.2.3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24-26页 |
1.2.4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1.2.5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 第28-29页 |
1.2.6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 第29-31页 |
二、nRIC对大鼠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 第31-40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4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页 |
2.1.3 药品和试剂 | 第31-32页 |
2.1.4 实验器材与耗材 | 第32页 |
2.1.5 液体配制 | 第32页 |
2.1.6 实验模型建立 | 第32页 |
2.1.7 实验分组 | 第32页 |
2.1.8 观测指标 | 第32-34页 |
2.1.9 统计学方法 | 第34页 |
2.2 结果 | 第34-40页 |
2.2.1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Bcl-2、Bax的影响 | 第34-36页 |
2.2.2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Caspase-3的影响 | 第36-37页 |
2.2.3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凋亡指数的影响 | 第37-40页 |
三、nRIC对大鼠心肌梗死急性期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第40-49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3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40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页 |
3.1.3 药品和试剂 | 第40-41页 |
3.1.4 实验器材与耗材 | 第41页 |
3.1.5 液体配制 | 第41页 |
3.1.6 实验模型建立 | 第41页 |
3.1.7 实验分组 | 第41页 |
3.1.8 观测指标 | 第41-42页 |
3.1.9 统计学方法 | 第42-43页 |
3.2 结果 | 第43-49页 |
3.2.1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2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3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4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线粒体mPTP开放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四、nRIC对大鼠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 第49-55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1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49页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页 |
4.1.3 药品和试剂 | 第49页 |
4.1.4 实验器材与耗材 | 第49-50页 |
4.1.5 液体配制 | 第50页 |
4.1.6 实验模型建立 | 第50页 |
4.1.7 实验分组 | 第50页 |
4.1.8 观测指标 | 第50-51页 |
4.2 结果 | 第51-55页 |
4.2.1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脏体重比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2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iNOS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3 nRIC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5页 |
综述 线粒体在心肌梗死中扮演的角色 | 第75-93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个人简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