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第2章 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性质之界定 | 第12-16页 |
2.1 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关系 | 第12-13页 |
2.2 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定性分析 | 第13-14页 |
2.3 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性质界定的意义 | 第14-16页 |
第3章 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主体 | 第16-22页 |
3.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赔偿主体 | 第16-17页 |
3.1.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一般赔偿主体 | 第16页 |
3.1.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赔偿主体的扩张 | 第16-17页 |
3.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请求主体 | 第17-19页 |
3.2.1 一般的请求主体 | 第17-18页 |
3.2.2 请求主体的扩张 | 第18-19页 |
3.2.3 请求主体的顺位问题 | 第19页 |
3.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归属主体 | 第19-22页 |
第4章 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赔偿规则 | 第22-31页 |
4.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赔偿范围的考量 | 第22-23页 |
4.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赔偿数额的确定 | 第23-27页 |
4.2.1 影响赔偿金数额的因素 | 第24-25页 |
4.2.2 赔偿金数额的确定 | 第25-27页 |
4.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磋商 | 第27-29页 |
4.3.1 磋商的主体 | 第27页 |
4.3.2 磋商的原则 | 第27-28页 |
4.3.3 磋商的内容 | 第28页 |
4.3.4 磋商的效力及意义 | 第28-29页 |
4.4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支付结构 | 第29-31页 |
4.4.1 赔偿金的支付方式 | 第29-30页 |
4.4.2 支付方式选择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 第30-31页 |
第5章 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上的问题及建议 | 第31-35页 |
5.1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上的司法实践 | 第31页 |
5.2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5.2.1 赔偿金管理主体不明确 | 第31页 |
5.2.2 赔偿金的监管、使用主体不明确 | 第31-32页 |
5.2.3 赔偿金使用程序不明确 | 第32页 |
5.3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上的建议 | 第32-35页 |
5.3.1 明确环境生态损害赔偿金的性质 | 第32页 |
5.3.2 清除环境生态损害赔偿请求主体扩张的障碍 | 第32-33页 |
5.3.3 扩大环境生态损害赔偿的范围,加快赔偿标准的制定 | 第33页 |
5.3.4 明确赔偿金的管理、监督、使用主体 | 第33-34页 |
5.3.5 明确环境生态损害赔偿金的使用程序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作者简历 | 第37-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