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1.人才培养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 第10页 |
2.课堂教学发展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 第10-11页 |
3.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能力 | 第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研究思路 | 第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概述 | 第17-27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17-18页 |
1.课程标准 | 第17页 |
2.课堂教学 | 第17-18页 |
3.课堂教学能力 | 第18页 |
(二)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构成的依据 | 第18-20页 |
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9页 |
2.《大纲》及《标准》的要求 | 第19-20页 |
3.政治课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 | 第20页 |
(三)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 第20-27页 |
1.政治教师的一般性课堂教学能力 | 第20-23页 |
2.政治教师课堂教学的学科能力 | 第23-27页 |
二、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 第27-32页 |
(一)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 第27-28页 |
1.有利于培育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第27页 |
2.有利于转变政治教师课堂教学理念 | 第27-28页 |
3.有利于引领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方向 | 第28页 |
(二)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可行性 | 第28-32页 |
1.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提升正向价值引领能力提供方向性指引 | 第28-29页 |
2.议题式教学为提升教学议题设计能力提供范式 | 第29-30页 |
3.教材模块的简化、重构和统筹为提升教学内容活动化能力提供便利 | 第30-31页 |
4.细化教学提示,为提升学科思维运用能力增强实操性 | 第31-32页 |
三、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2-40页 |
(一)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1.正向价值引领能力有待提升 | 第32-33页 |
2.议题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升 | 第33-34页 |
3.教学内容活动化能力比较欠缺 | 第34-35页 |
4.学科思维运用能力比较欠缺 | 第35-36页 |
(二)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6-40页 |
1.教学理念滞后制约正向价值引领能力提升 | 第37页 |
2.思维定势制约着教学议题设计能力的提升 | 第37-38页 |
3.教学资源因素制约教学内容活动化能力的提升 | 第38页 |
4.理论深度的缺乏制约学科思维运用能力的提升 | 第38-39页 |
5.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认知误区 | 第39-40页 |
四、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 第40-57页 |
(一)更新理念,提升正向价值引领能力 | 第40-42页 |
1.在思想上认同德育为先的课堂教学理念 | 第40-41页 |
2.在行为上贯彻德育思想 | 第41-42页 |
(二)打破思维定势,提升教学议题设计能力 | 第42-44页 |
1.统筹中心议题与小议题 | 第42-43页 |
2.依托“智慧课堂”,落实议题设计 | 第43-44页 |
(三)盘活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内容活动化能力 | 第44-49页 |
1.以开放的心态选择课堂教学资源 | 第44-45页 |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课堂教学资源 | 第45-48页 |
3.从社会实践中选取课堂教学资源 | 第48-49页 |
(四)强化理论深度,提升学科思维运用能力 | 第49-54页 |
1.以课程目标为导向 | 第49-50页 |
2.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协调发展 | 第50-53页 |
3.强化对思想政治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 第53-54页 |
(五)着眼学生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 第54-57页 |
1.以人为本,构建人文关怀评价标准 | 第54-55页 |
2.重视过程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课堂探究 | 第55页 |
3.设置具有层次性的课堂评价 | 第55-57页 |
五、结束语 | 第57-58页 |
注释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