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教师“生成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 | 第9页 |
1.1.2 教师生成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 | 第9页 |
1.1.3 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是教师完善角色游戏指导体系的实践需求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4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9页 |
1.3.3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9-23页 |
1.3.4 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24-26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2.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2.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第3章 N幼儿园大班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认识现状 | 第26-35页 |
3.1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原因是贴近幼儿真实需求以及园本课程的需要 | 第26-27页 |
3.2 教师对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有积极的态度 | 第27页 |
3.3 教师认为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作用是能促进幼儿自主、全面的发展 | 第27-28页 |
3.4 教师认为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特点是随机性和灵活性 | 第28-29页 |
3.5 教师认为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来源是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共性问题的准确把握 | 第29-31页 |
3.6 教师认为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角色是多重定位 | 第31-32页 |
3.7 教师认为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需要多种能力 | 第32-35页 |
第4章 N幼儿园大班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实践现状 | 第35-59页 |
4.1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基本类型包含四类活动,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 | 第35-43页 |
4.1.1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的生活活动主要出现在进餐、饮水、盥洗、睡眠等环节 | 第35-37页 |
4.1.2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的运动主要出现在教师集体组织的运动活动中 | 第37-38页 |
4.1.3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 | 第38-40页 |
4.1.4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的游戏活动包括小组规则游戏及角色游戏本身 | 第40-43页 |
4.2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依据主要是来自幼儿当前经验的缺失和合理需求 | 第43-46页 |
4.3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时机判断主要依靠教师的角色游戏指导经验,但有时较为主观 | 第46-48页 |
4.4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具有多种策略 | 第48-52页 |
4.4.1 让幼儿参与共同生成 | 第48-49页 |
4.4.2 调整新课程教材上的经典教案 | 第49-51页 |
4.4.3 投放材料推进幼儿游戏 | 第51-52页 |
4.5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效果为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发展 | 第52-55页 |
4.5.1 对游戏本身的效果在于推进游戏情节,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 第52-53页 |
4.5.2 对幼儿的效果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 第53-55页 |
4.6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存在三种困惑 | 第55-59页 |
4.6.1 课程安排紧张,没有时间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 | 第55-56页 |
4.6.2 担心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对幼儿产生干扰 | 第56-57页 |
4.6.3 教师间存在的差异影响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质量 | 第57-59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9-6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9-63页 |
5.1.1 N园大班教师对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 第59-61页 |
5.1.2 N园大班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生成课程的实践现状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 第61-63页 |
5.2 促进教师角色游戏中合理生成课程的建议 | 第63-67页 |
5.2.1 教师应充分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行为,以幼儿为中心找准真问题生成课程 | 第63-64页 |
5.2.2 教师应自主提升角色游戏生成课程的素养,以确保生成课程质量,减少主观性 | 第64-65页 |
5.2.3 幼儿园管理者应采用多种措施保障教师生成课程的时间和能力 | 第65-67页 |
第6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本研究的反思 | 第6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一 | 第71-72页 |
附录B 访谈提纲二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