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小报对海派文化的传播与塑造--以《晶报》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7页
    1.1 选题缘由第8-9页
    1.2 选题意义第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3.1 上海小报研究第9-11页
        1.3.2 海派文化研究第11-12页
        1.3.3 上海小报与海派文化相关研究第12-14页
    1.4 相关概念概述第14-15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6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6-17页
        1.6.1 研究方法第16页
        1.6.2 创新点第16-17页
2 上海小报与海派文化第17-26页
    2.1 海派文化的源流与发展第17-21页
        2.1.1 海派文化产生的背景第17-19页
        2.1.2 “京海之争”与海派文化的嬗变第19-21页
    2.2 上海小报的风行与文化定位第21-24页
        2.2.1 上海小报的生存状况第21-23页
        2.2.2 上海小报的文化定位第23-24页
    2.3 上海小报与海派文化的共生共通性第24-26页
3 《晶报》与海派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第26-35页
    3.1 《晶报》的创办及特点第26-30页
        3.1.1 《晶报》的创办第26-27页
        3.1.2 《晶报》的办报特点第27-29页
        3.1.3 《晶报》对民初上海社会的影响第29-30页
    3.2 《晶报》文化品位的下移第30-33页
        3.2.1 文字风格更加通俗易懂第30-31页
        3.2.2 栏目内容逐渐丰富多样第31-33页
    3.3 《晶报》与海派文化的历史“耦合”第33-35页
4 《晶报》对海派文化的符号化传播第35-50页
    4.1 文本符号:刊载内容呈现海派元素第35-44页
        4.1.1 海派文艺:小报文学与绘画艺术的交织第35-39页
        4.1.2 海派戏剧:新、旧剧的论争与戏剧改良第39-41页
        4.1.3 海派服装:“衣之派别”的变迁第41-44页
    4.2 视觉符号:表现形式更加直观生动第44-50页
        4.2.1 广告图像:元素类型多样第44-47页
        4.2.2 报刊设计:版面灵活新颖第47-50页
5 《晶报》对海派文化的塑造与传承第50-54页
    5.1 《晶报》对海派文化外在形貌的塑造第50-51页
        5.1.1 洋泾浜方言的传承第50-51页
        5.1.2 旗袍的改良与演变第51页
        5.1.3 中西交融的休闲游艺场第51页
    5.2 《晶报》对海派文化内在精神的涵养第51-54页
        5.2.1 摩登时尚第51-52页
        5.2.2 商业性第52页
        5.2.3 开放性与多元化第52-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后记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现状及其与个人特征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社会转型中的春节仪式变迁与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