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意义 | 第19-5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9-20页 |
1.2 湿法氧化脱硫现状 | 第20-24页 |
1.2.1 湿法氧化脱硫 | 第20-21页 |
1.2.2 HPF法脱硫工艺 | 第21-24页 |
1.3 焦化硫膏研究现状 | 第24-31页 |
1.3.1 熔融法 | 第24-27页 |
1.3.2 气化法 | 第27-28页 |
1.3.3 溶剂法 | 第28-30页 |
1.3.4 其他处理及应用 | 第30-31页 |
1.4 硫磺改性沥青研究进展 | 第31-34页 |
1.4.1 国外研究 | 第32-34页 |
1.4.2 国内研究 | 第34页 |
1.5 硫磺改性沥青机理研究 | 第34-41页 |
1.5.1 硫磺的相态变化 | 第34-36页 |
1.5.2 硫磺在沥青中存在形态 | 第36-39页 |
1.5.3 硫磺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 | 第39-40页 |
1.5.4 硫磺对沥青胶体结构的影响 | 第40-41页 |
1.6 课题选择、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1.6.1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41-4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3页 |
第二章 焦化硫膏的组成和性质 | 第53-69页 |
2.1 引言 | 第5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3-57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53-54页 |
2.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54-55页 |
2.2.3 实验流程及测试方法 | 第55-57页 |
2.3 焦化硫膏的表征分析 | 第57-59页 |
2.3.1 焦化硫膏的XRF分析 | 第57-58页 |
2.3.2 焦化硫膏的XRD分析 | 第58页 |
2.3.3 焦化硫膏的FT-IR分析 | 第58-59页 |
2.3.4 焦化硫膏的SEM分析 | 第59页 |
2.4 焦化硫膏中杂质的分离及分析 | 第59-64页 |
2.4.1 水溶性杂质组成和含量分析 | 第60-61页 |
2.4.2 二氯甲烷可溶性杂质组成和含量分析 | 第61-62页 |
2.4.3 其他杂质分析 | 第62-64页 |
2.5 焦化硫膏的热解特性研究 | 第64-6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第三章 焦化硫膏的甲苯浸提特性研究 | 第69-85页 |
3.1 引言 | 第6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3.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69-70页 |
3.2.2 实验流程及测试方法 | 第70-71页 |
3.3 操作条件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71-76页 |
3.3.1 浸取温度对溶硫率和硫纯度的影响 | 第72-74页 |
3.3.2 浸取时间对溶硫率和硫纯度的影响 | 第74页 |
3.3.3 液料比对溶硫率和硫纯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3.3.4 超声波对溶硫率和硫纯度的影响 | 第75-76页 |
3.3.5 析硫温度对提硫率的影响 | 第76页 |
3.4 甲苯浸提产物硫磺表征 | 第76-78页 |
3.4.1 甲苯浸提硫磺SEM分析 | 第76-77页 |
3.4.2 甲苯浸提硫磺XRD分析 | 第77页 |
3.4.3 甲苯浸提硫磺FT-IR | 第77-78页 |
3.5 甲苯浸提-磺化-水洗法提纯焦化硫膏研究 | 第78-8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第四章 焦化硫膏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 第85-115页 |
4.1 引言 | 第8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5-90页 |
4.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85-87页 |
4.2.2 改性沥青制备 | 第87-88页 |
4.2.3 测试方法 | 第88-90页 |
4.3 焦化硫膏对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90-106页 |
4.3.1 黏滞性 | 第90-95页 |
4.3.2 感温性 | 第95-100页 |
4.3.3 高温性能 | 第100-102页 |
4.3.4 低温延性 | 第102-105页 |
4.3.5 黏附性 | 第105-106页 |
4.4 焦化硫膏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4.4.1 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的变化 | 第106-107页 |
4.4.2 车辙因子的变化 | 第107-108页 |
4.4.3 相位角的变化 | 第108-10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第五章 焦化硫膏改性沥青机理研究 | 第115-137页 |
5.1 引言 | 第11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5-119页 |
5.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115-116页 |
5.2.2 焦化硫膏改性沥青的表征分析 | 第116页 |
5.2.3焦化硫膏改性沥青四组分分离实验 | 第116-119页 |
5.3 焦化硫膏改性沥青的表征 | 第119-123页 |
5.3.1 CSP_2-DH的FT-IR分析 | 第119-120页 |
5.3.2 CSP_2-DH的XRD分析 | 第120-122页 |
5.3.3 CSP_2-DH的SEM分析 | 第122-123页 |
5.4 焦化硫膏对沥青四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123-133页 |
5.4.1 焦化硫膏对沥青质的影响 | 第125-127页 |
5.4.2 焦化硫膏对饱和分的影响 | 第127-129页 |
5.4.3 焦化硫膏对芳香分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5.4.4 焦化硫膏对胶质的影响 | 第131-13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7页 |
第六章 焦化硫膏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服役行为研究 | 第137-149页 |
6.1 引言 | 第137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37-140页 |
6.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137-139页 |
6.2.2 测试方法 | 第139-140页 |
6.3 矿料级配组成设计 | 第140页 |
6.4 胶结料最佳用量 | 第140-143页 |
6.4.1 替代公式法 | 第140-141页 |
6.4.2 马歇尔实验法 | 第141-143页 |
6.5 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143-147页 |
6.5.1 标准马歇尔实验 | 第143-144页 |
6.5.2 高温稳定性 | 第144-145页 |
6.5.3 抗水损害性能 | 第145-146页 |
6.5.4 低温抗裂性能 | 第146-147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49页 |
第七章 焦化硫膏的氨水洗提特性研究 | 第149-161页 |
7.1 引言 | 第149-150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50-152页 |
7.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150-151页 |
7.2.2 实验装置 | 第151页 |
7.2.3 洗提实验流程 | 第151-152页 |
7.2.4 洗提产物分析及表征 | 第152页 |
7.3 氨水洗提CSP效果分析 | 第152-156页 |
7.3.1 洗提时间对硫纯度的影响 | 第152-153页 |
7.3.2 液料比对硫纯度的影响 | 第153-154页 |
7.3.3 洗提温度、搅拌、添加活性炭对硫纯度的影响 | 第154-155页 |
7.3.4 添加剂对洗提效果的影响 | 第155-156页 |
7.4 氨水洗提产物硫膏分析 | 第156-159页 |
7.4.1 氨水洗提产物硫膏的XRF分析 | 第156-157页 |
7.4.2 氨水洗提产物硫膏的气化残渣分析 | 第157-158页 |
7.4.3 氨水洗提产物硫膏的静态顶空气质联用分析 | 第158-159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1页 |
第八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 第161-167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61-165页 |
8.2 创新点 | 第165页 |
8.3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 第165-167页 |
致谢 | 第167-169页 |
学术成果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