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限域咪唑类离子液体润湿行为及能量收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1.1 引言第14-16页
    1.2 纳米限域咪唑类离子液体第16-24页
        1.2.1 单向纳米限域咪唑类离子液体第18-21页
        1.2.2 双向纳米限域咪唑类离子液体第21-23页
        1.2.3 单壁碳纳米管限域咪唑类离子液体第23-24页
    1.3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24-25页
        1.3.1 主要内容第24-25页
        1.3.2 创新点第25页
    1.4 论文结构第25-27页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概述第27-46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分子动力学简介第27-28页
    2.3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第28-37页
        2.3.1 模型建立第29页
        2.3.2 牛顿运动方程求解第29-30页
        2.3.3 势能函数选取第30-32页
        2.3.4 系综选取第32-33页
        2.3.5 边界条件设置第33-34页
        2.3.6 积分步长选取第34-36页
        2.3.7 单位约化第36-37页
    2.4 分子动力学关键技术第37-45页
        2.4.1 积分算法第37-40页
        2.4.2 系综理论第40-43页
        2.4.3 宏观量计算第43-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离子液体概述第46-54页
    3.1 引言第46页
    3.2 离子液体简介第46-47页
    3.3 离子液体分类第47-48页
    3.4 离子液体物理化学性质第48-50页
        3.4.1 离子液体密度第48-49页
        3.4.2 离子液体熔点第49页
        3.4.3 离子液体粘度第49-50页
        3.4.4 离子液体表面张力第50页
        3.4.5 离子液体扩散系数第50页
    3.5 离子液体应用第50-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咪唑类离子液体受限于纳米尺度硅基底的润湿行为研究.第54-74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液滴润湿行为研究模型和方法第55-58页
    4.3 液滴润湿行为研究与结果讨论第58-72页
        4.3.1 液滴中阴阳离子密度分布规律及取向结构第58-62页
        4.3.2 液滴润湿行为中接触角计算方法的提出第62-63页
        4.3.3 液滴润湿行为中接触角呈现各向异性的机理第63-65页
        4.3.4 液滴润湿行为中接触角和液滴尺寸的关系第65-68页
        4.3.5 液滴润湿行为中接触角和离子液体粘度的关系第68-71页
        4.3.6 液滴润湿行为中接触角和温度的关系第71-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咪唑类离子液体受限于石墨烯通道的能量收集研究第74-91页
    5.1 引言第74-75页
    5.2 能量收集系统研究模型和方法第75-79页
    5.3 能量收集系统研究与结果讨论第79-89页
        5.3.1 能量收集系统中阴阳离子密度分布规律第79-81页
        5.3.2 能量收集系统中阴阳离子平均流动速度的计算第81-83页
        5.3.3 能量收集系统产生诱导电压计算公式的提出第83-85页
        5.3.4 能量收集系统产生诱导电压和温度的关系第85-86页
        5.3.5 能量收集系统产生诱导电压和石墨烯通道尺寸的关系第86-88页
        5.3.6 能量收集系统产生诱导电压和单层石墨烯面积的关系第88-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六章 咪唑类离子液体受限于单壁碳纳米管的能量收集研究第91-111页
    6.1 引言第91-92页
    6.2 能量收集系统研究模型和方法第92-96页
    6.3 能量收集系统研究与结果讨论第96-110页
        6.3.1 能量收集系统中阴阳离子密度分布规律第96-98页
        6.3.2 能量收集系统产生诱导电压计算公式的提出第98-102页
        6.3.3 能量收集系统产生诱导电压和单壁碳纳米管直径的关系第102-106页
        6.3.4 能量收集系统产生诱导电压和阴离子种类的关系第106-107页
        6.3.5 能量收集系统产生诱导电压和温度的关系第107-110页
    6.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七章 工作总结及研究展望第111-114页
    7.1 工作总结第111-113页
    7.2 研究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4页
附录第124-12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焦化硫膏提纯基础及改性沥青机制研究
下一篇: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制备及铁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