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碳点概述 | 第13-15页 |
1.3 碳点的合成方法 | 第15-17页 |
1.4 碳点的基本性质 | 第17-18页 |
1.4.1 光学性质 | 第17-18页 |
1.4.2 光诱导电子转移性质 | 第18页 |
1.4.3 生物相容性和毒性 | 第18页 |
1.5 碳点的应用 | 第18-23页 |
1.5.1 生物成像应用 | 第18-19页 |
1.5.2 光电器件应用 | 第19-21页 |
1.5.3 传感应用 | 第21-23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激发依赖型碳点的制备及其防伪标识的应用研究 | 第25-33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6页 |
2.2.2 碳点的合成与提纯 | 第26页 |
2.2.3 实验仪器与表征仪器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2.3.1 透射电子衍射图的表征与分析 | 第27-28页 |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表征与分析 | 第28-29页 |
2.3.3 傅里叶红外光谱的表征与分析 | 第29-30页 |
2.3.4 激发、发射、吸收光谱的表征与分析 | 第30-31页 |
2.3.5 荧光寿命的表征与分析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pH敏感型碳点的制备及其Fe~(3+)检测的应用研究 | 第33-39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3页 |
3.2.2 碳点的合成与待测溶液配制 | 第33-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3.3.1 X射线衍射谱的表征与分析 | 第34页 |
3.3.2 发射谱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表征与分析 | 第34-35页 |
3.3.3 量子效率的表征与分析 | 第35-36页 |
3.3.4 不同浓度、pH值对碳点荧光信号的影响与分析 | 第36-37页 |
3.3.5 不同Fe~(3+)浓度下荧光信号的响应与分析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高效碳点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器件的应用研究 | 第39-49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4.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40页 |
4.2.2 碳点的合成与提纯 | 第40-41页 |
4.2.3 荧光薄膜与光致器件的制备 | 第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4.3.1 透射电子衍射图的表征与分析 | 第42页 |
4.3.2 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的表征与分析 | 第42-43页 |
4.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表征与分析 | 第43-44页 |
4.3.4 激发、发射光谱的表征与分析 | 第44-45页 |
4.3.5 拉曼光谱的表征与分析 | 第45-46页 |
4.3.6 发光机理的解释与光致器件应用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总结 | 第49页 |
5.2 展望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页 |
参与科研项目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