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二硫化钼的结构及性质 | 第11-12页 |
1.3 二硫化钼的制备方法 | 第12-15页 |
1.3.1 高温硫化法 | 第12-13页 |
1.3.2 模板促助法 | 第13页 |
1.3.3 前驱体分解法 | 第13-14页 |
1.3.4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4页 |
1.3.5 水热法 | 第14-15页 |
1.3.6 其他制备方法 | 第15页 |
1.4 二硫化钼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5-19页 |
1.4.1 二硫化钼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2 二硫化钼的应用 | 第17-19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不同形貌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微结构调控 | 第21-44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球花状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微结构调控 | 第21-30页 |
2.2.1 球花状二硫化钼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2 球花状二硫化钼的表征 | 第22-28页 |
2.2.3 机理讨论 | 第28-30页 |
2.3 环状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微结构调控 | 第30-38页 |
2.3.1 环状二硫化钼的制备 | 第30页 |
2.3.2 环状二硫化钼的表征 | 第30-37页 |
2.3.3 机理讨论 | 第37-38页 |
2.4 花簇状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微结构调控 | 第38-42页 |
2.4.1 花簇状二硫化钼的制备 | 第38-39页 |
2.4.2 花簇状二硫化钼的表征 | 第39-41页 |
2.4.3 机理讨论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不同形貌二硫化钼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4-54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3.2.2 二硫化钼吸附亚甲基蓝溶液 | 第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3.3.1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第45-46页 |
3.3.2 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3.3.3 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49-51页 |
3.3.4 吸附等温线分析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负载型纳米MoS_2 复合电极的制备、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54-67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4.2.2 复合电极的制备 | 第55页 |
4.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5页 |
4.2.4 电催化性能测试 | 第55-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4.3.1 电极SEM分析 | 第56-57页 |
4.3.2 XRD图谱分析 | 第57-58页 |
4.3.3 电极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8-59页 |
4.3.4 电极电催化性能分析 | 第59-63页 |
4.3.5 电催化动力学分析 | 第63-65页 |
4.3.6 电催化机理讨论 | 第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全文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