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生物学论文

3株药食用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摘要第6-11页
ABSTRACT第11-18页
从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菇中分离鉴定出的化合物第19-23页
英文缩略词第23-24页
前言第24-27页
第一章 糙皮侧耳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第27-77页
    1 实验部分第27-33页
        1.1 糙皮侧耳菌种来源第27-28页
        1.2 常用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8-30页
        1.3 糙皮侧耳菌种接种与发酵流程图第30页
        1.4 糙皮侧耳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第30-33页
    2 糙皮侧耳次生代谢产物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第33-36页
        2.1 分析方法第33页
        2.2 结果第33-36页
    3 糙皮侧耳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36-65页
    4 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第65-67页
        4.1 活性测试方法第65-66页
        4.2 结果第66-67页
    5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糙皮侧耳中二聚萘-γ-吡喃酮第67-75页
        5.1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方法第67-69页
            5.1.1 糙皮侧耳粗样的制备第67页
            5.1.2 平均极性的计算和分配系数的测量第67-68页
            5.1.3 溶剂体系和样品溶液的制备第68-69页
            5.1.4 HSCCC分离制备第69页
            5.1.5 HPLC分析及结构鉴定第69页
        5.2 结果第69-75页
            5.2.1 溶剂系统和流速的选择第69-70页
            5.2.2 HSCCC峰纯度测定第70页
            5.2.3 化合物结构解析第70-75页
    6 讨论第75-77页
第二章 真姬菇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第77-124页
    1 实验部分第77-80页
        1.1 真姬菇菌种来源第77-78页
        1.2 常用实验仪器与材料第78页
        1.3 真姬菇菌种接种与发酵流程图第78页
        1.4 真姬菇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第78-80页
    2 真姬菇次生代谢产物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第80-82页
        2.1 分析方法第80-81页
        2.2 结果第81-82页
    3 真姬菇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82-113页
    4 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第113-114页
        4.1 活性测试方法第113页
        4.2 结果第113-114页
    5 高速逆流色谱法快速分离真姬菇中活性化合物第114-119页
        5.1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方法第114-116页
            5.1.1 真姬菇粗样的制备第114页
            5.1.2 DPPH-HPLC实验第114-115页
            5.1.3 平均极性p'计算和K值测定第115页
            5.1.4 溶剂体系和样品溶液的制备第115页
            5.1.5 HSCCC分离制备第115页
            5.1.6 HPLC分析及结构鉴定第115-116页
        5.2 结果第116-119页
            5.2.1 活性成分的确定第116-117页
            5.2.2 溶剂系统的选择与制备第117-119页
            5.2.3 HSCCC分离结果与纯度分析第119页
            5.2.4 化合物结构解析第119页
    6 讨论第119-124页
第三章 花脸菇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第124-132页
    1 实验部分第124-126页
        1.1 花脸香蘑菌种来源第124页
        1.2 常用实验仪器与材料第124页
        1.3 花脸香蘑菌种接种与发酵流程图第124页
        1.4 花脸香蘑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第124-126页
            1.4.1 花脸香蘑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第124-125页
            1.4.2 活性位点的确定第125页
            1.4.3 溶剂体系和样品溶液的制备第125页
            1.4.4 HSCCC分离制备第125-126页
            1.4.5 HPLC分析及结构鉴定第126页
    2 结果第126-129页
        2.1 薄层活性位点分析第126页
        2.2 薄层色谱分析第126页
        2.3 溶剂体系选择第126-127页
        2.4 HSCCC分离结果与纯度分析第127-129页
        2.5 化合物结构解析第129页
    3 化合物细胞毒活性第129-130页
        3.1 活性测试方法第129页
        3.2 结果第129-130页
    4 讨论第130-132页
结语与创新第132-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6页
文献综述第146-160页
    参考文献第155-160页
博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成果第160-162页
致谢第162-164页
附图第164-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社交媒体、知识分享和员工创造力
下一篇:基于氨基磺酸盐的CL-20两步合成工艺研究